——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心术上》
春秋·管仲《管子·心术上》。
过:超过。延:谋求。这两句大意是:言语不得超过所述事物的实际,也不得以实际去谋求过分的名声。
言谈要实事求是,所谈之言,所求之名,要与所论事物的实际相符。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妄得虚名,最终都会自食其恶果。这两句可用于强调言谈要实事求是,名实要相符。
更多 管仲经典语句
春秋·管仲《管子·大匡》。本句大意是: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管子·大匡》说:“~,知臣莫若君。”这是两句古语,《国语·晋语七》作“择臣莫若君,择子莫若父”,(左传·昭公十年》作“择子莫若父,择臣莫若君”,《战国策·赵策二》则作“选子莫若父,论臣莫若君”。现在人们还常用“知子莫如父”这句成语幕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切了解。
《管子·大匡》春秋·管仲《管子·霸言》。料:估计。本句大意是:正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才能知道什么时候向敌人进攻最好。《管子》认为:“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将领,应在充分分析敌我力最对比,肯定自己的力量具有压倒优势以后,再发动进攻,对自己的部队一无所知,对敌人情况了解不明,就随意发动进攻,此乃兵家之大忌。《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又说:“用兵之法,十则国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见要根据敌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战术,才能百战不殆。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知己知彼为兵战的一项重要原则。
《管子·霸言》春秋·管仲《管子·小称》。为:同。“伪”。“务为”即作假。盖:遮盖。虚:虚假。这两句大意是:弄虚作假.时间不会太久;遮盖虚假的事情,时间也不会太长。常言说:“纸包不住火”,“雪里藏不住死人”,假的就是假,隐瞒不能持久。谁若玩弄小聪明,以为自已可以瞒天过海,自己作的假谁也不知道,那他就错了。可用以告诫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不要自以为得计。
《管子·小称》春秋·管仲《管子·权修》。微:小。邪:邪恶,坏事。这两句大意是: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可用于对谋事及修身的劝说。
《管子·权修》更多 关于实事求是的经典语句
汉·王充《论衡·艺增篇》。誉:赞美。本句大意是: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言过其实,凭空增加他的长处。原作在后面还有“毁人不益其恶”之说,意思是批评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凭空增加他的缺点。对人进行褒贬要实事求是.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而夸大其辞。添枝加叶的溢美或添油加醋的中伤都是不正派的表现,都应该避免。
东汉哲学家 王充 《论衡·艺增篇》唐·韩愈《答李翊书》。褒:表扬。贬:批评。这两句大意是:表扬值得表扬的人,批评应该批评的人。此句在原文中是说“(吾)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也”,意思是:我急于称赞这样的人是为了勉励他,非敢随便褒贬世人。现在可甩以说啊批评、表扬应该实事求是,应以事实为依据,该批评剐批评,该表扬则表扬,不扩大,不缩小,这样才能令人心服口服。
唐代文学家 韩愈 《答李翊书》见《论语·为政》。这几句大意是: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表现。在孔子看来,实事求是是最正确的态度,不知就是不知.不能装懂。要改变不知的局面,惟一的途径是放下架子,勤学好问,补充知识,所以孔子说“是知(智)也。”~强调了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故千百年来常被用来勉人律己,奉为格言。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