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用作动词,吹绿。本句大意是: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河岸。
据宋人洪迈《容斋续笔》记载:吴中一带有人藏有王安石写此诗时的原稿,开始写成“又到江南岸”,在一旁往曰:“不好”,圈去“到”字,改为“过”,又圈去“过”改为“入”,又改为“满”,这样一共反复更改十几次,才改定用“绿”。最后定稿的“绿“字十分恰切,一字警立全诗,境界全出,将江南早春和风吹拂,遍地生机的蓬勃气象传神地表现出来了。可用以描写江南早春景色,讲炼字炼句时也常引此为例。
更多 王安石经典语句
宋·王安石《礼乐论》。迁怒:指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隶者己:指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诸,之于。贰(èr二)过;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端:开头。这几句大意是:不转移怒气,就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音;不犯同样的错误,就要在错误开始的时候就制止它。“不迁怒,不贰过”本是孔子赞扬颜回的话,认为这是~种难得的修养,王安石在这里进一步作了阐发。他认为,要做到“不迁怒”,就要勇于反躬自省,在自已身上寻找致怒的原因;要做到“不贰过”,就要将错误克服在发端之时。前者要求人们善于自我检查,后者要求人们勇于及时改过,可引以自勉,,
《礼乐论》宋·王安石《读史》。丹青:原是两种颜色,后来用指绘画。精神:指事物的精神实质。本句大意是;绘画所难表现的是对象内在的精神实质。王安石在《读史》诗中批判一些俗懦把历史上的糟粕当精华来传播,并以~来比喻“糟粕所传非粹美”,认为史籍的记载有时也并不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现在引用~时多抛开其原有的比喻义,直接理解为用颜料描绘各种对象,要想作到外部形体非常相似并不难,难就难在能传达出人、景、物的精神气韵,作到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行。这句可供论述绘画“神似”的困难时引用。
《读史》宋·王安石《明州慈溪县学记》。本句大意是:道德教化可以使风俗更为淳厚朴实。教化的目的,是使人知书达礼,净化道德,使人有上进心,同情心。人人都接受了教化,则人人都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那么,社会风尚岂不更为淳朴?良好的社会风俗,又鼓励人们去学习、去追求更高尚的品德、情操。可以此说明教化与风俗的关系。
《明州慈溪县学记》见宋·王安石《午枕》。本句大意是:路边的野草任自开花又任自花落,听凭大自然的安排。这是作者午睡时在枕上梦见的景象,~是新陈代谢自然规律的表现。诗人由梦中所见而引起哲理的思考,从自然界联系到社会人生,借以排遣眼前的兴废之感。现仍可引以表现野草的生长状况,表达荣枯更替的自然规律。
《午枕》更多 关于风的经典语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王霸传》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南朝·粱·沈约《宋书·宗悫传》。乘:驾。破:冲破。这是用在大海中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可用来形容怀有宏图大略的人施展抱负。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宋书·宗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