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

——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名言解释:

汉·刘向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更多 刘向经典语句

1.知恩图报。

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说苑·复恩》
2.楚弓楚得。

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汉·刘向《说苑·至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说苑·至公》
3.安步以当车。

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本句大意是:缓步而行,当作做车。原文此句所在的一段为:“晚食以当肉,~,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是教育人要知足,不要贪求功名利禄。古代贵族出必乘车,所以用~形容安贫乐道。现在多仅甩其字面的意思,形容在自愿或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步行代替坐车。

《战国策·齐策四》
4.成大功者不小苛。

汉·刘向《说苑·政理》。小苛:在小事上苛求。本句大意是:想要办大事业的人,不在小事上过多地苛求。此句是谈整体和局部,主流和支流,大业和小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作者看来,应以整体、主流、大业为重,不应在局部、支节、小事上过多地苛求。可以此句分析大事、小事的关系,劝诫人们着眼于大局。

《说苑·政理》
5.智士者,国之器。

汉·刘向《新序》智士:有才智的人。器:人才。

《新序》

更多 关于取长补短的经典语句

1.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三国·魏·王肃《礼丛子·居卫》.长:长处。短:短处。这两句大意是:选取人的长处,丢弃人的短处。人无全美,善于用人的人,能取人的长处,弃人的短处,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两句词简义丰,具有格言性,因而百代习传,至今仍活在人们的笔下和口中,引用率颇高。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礼丛子·居卫》
2.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假:借。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此句直陈其事,以简单描述的方法说理。它通过一个善于取长补短的特征,描绘出一个理想的“善学者”的形象,在这一形象的刻划过程中表述了自己的治学观,陈述了自己衷心赞许的学习方法,意蕴丰赡,表述简练,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孟夏纪·用众》
3.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4.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汉·刘向《战国策》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长处,改而使用他的短处,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
5.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