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见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二十四桥:扬州城的名胜之地,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指扬州西门外的红药桥,相传古时候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此桥上吹箫,故名二十四桥。玉人:既可指美女,也可指才子,此处当指风流倜傥的韩绰。这两句大意是:二十四桥洒满了皎洁的月色,空中传来悠扬的箫声,朋友啊,在这美好的秋夜,你在哪里教人吹箫呢?
这首诗是杜牧寄给友人韩绰的,抒写对江南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后两句诗既写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的美景,又巧妙地把二十四位美人在桥上吹箫的古老传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以调侃的口吻探询友人的近况,表现了一种亲切深厚的感情。那隐隐传来的萧声,又给月夜增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诗句语言秀丽,意蕴丰富,感情深长,情趣盎然。这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笔法,可资借鉴。
更多 杜牧经典语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时节,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带着绿叶,独自送春归去。此句颂扬了梨花不畏暮春风雨,独自送春归去的风姿。古来文人学者,多以伤春悲秋为题材吟诗作赋。在他们笔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风雨”,便是“落红”,往往充满凄楚伤感的情调,而此句却以积极的态度去“送春”,绐人以乐观向上的启迪。尤其一个“独’字,仿佛是力排众议,鹤立鸡群一般,更使人钦佩。可用来描绘晚春梨花,或借以颂扬特立独行的人。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唐·杜牧《鹤》。吊影:即形影相吊,形容孤独的样子。吊,慰问。这两句大意是:溪水边有一只没有侣伴的孤鹤,终日形容相吊。鹤的孤傲超逸,远离尘俗的形象宛然可见。“终日”是从时间角度写,喻其长;“溪边”是从空间角度写,喻其清。可用来描写孤鹤,或寄托孤高情怀。
《鹤》唐·杜牧《别鹤》。声断:声音消逝。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别鹤的哀鸣声在碧云外渐渐消逝,它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中显得孤苦伶仃。前句写其“声”,是从听觉角度落笔;后句写其“孤”,是从视觉角度着墨。声“断”而影“孤”,凄苦之情状分明可感。可用来描写孤鹤。
《别鹤》唐·杜牧《睦州四韵》掩映:被山遮掩衬托。潺湲(chuányuán蝉原):水慢慢流动。这两句大意是:山野人家为山林草木遮掩衬托,若见若不见。人在山中,所到之处满眼缓缓流水,充耳水声潺潺,别有一番奇趣。此名句状写山行时的真实映象与感受。深山中人家为绿树掩映,给人以亲切感;那无处不在的流泉,更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描写山中幽景,记叙游山感受时可以借用。
《睦州四韵》唐·杜牧《长安秋望》。南山:终南山。两相高:终南山与秋色两相争高。这两句大意是:终南山峥嵘巍峨,秋色高远寥廓,两者竞美争胜,山之峻拔,秋之气势,相得益彰。南山是具体的,秋色则是抽象的。秋色的高远寥廓,易于会意却难以言传。诗人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以高耸入云的南山与高远无极的秋色作比,就使人较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同时也衬托出南山的峻拔气势。这一实一虚的比试,可谓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由此可以领略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方法及它给人留下充分想象余地的妙处。
《长安秋望》更多 关于思念朋友的经典语句
见唐·韩愈《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新知:新交。衰暮:老年人。这两句大意是:少年人乐于结交新知己,老年人则思念昔日的老朋友。这是元和十五年韩愈诏拜国子祭酒行至江州(今九江)时写给鄂岳(今武昌)老友李程的一首诗。诗中感慨双方都已年过半百,来日苦短更加思念旧日老友。这两句以少年、老年空友的不同特点作对比,突出了老年人特别思念老朋友的特殊心理。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除官赴嗍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唐·李商隐《迎寄韩鲁州(瞻同年)》人在万里之外,饥寒冷暖我一点也不知晓;偶尔望天,倒有一两只归燕在匆匆兼程。连燕子都知道归去,你怎么还不回来呢?全诗的情调是思念好友,盼他早回。
唐代诗人 李商隐 《迎寄韩鲁州(瞻同年)》唐·王昌龄《送柴侍御》。这两句大意是:青山一道,云雨相同,虽离别而近若比邻;明月共睹,别而未分,何能算作两乡?这是王昌龄在龙标贬地送友人柴侍御去武冈时写的一首诗:“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第三句从正面写龙标、武岗两地接近,有青山相连,云雨与共;第四句则用反诘语气说:明月一轮,虽分别而可共睹,岂能算是两乡?因为两地一心,物因情变,就化“远”为“近”,合“两多”而为一乡了。这样写既是对朋友的宽慰,同时也蕴含着思念朋友的深情。笔法灵巧,语言新颖,情文并茂,作者不愧为唐人中写绝诗的大手笔,值得学诗者神会妙悟。
唐代诗人 王昌龄 《送柴侍御》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这两句大意是:满目河山辽阔苍茫,徒然引起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风吹雨打落英缤纷,更使人们增加对春归的感伤。这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前一句写远景,境界开阔,情调悲凉。那苍苍茫茫的河山吸引着离人的视线,使他情不自禁地忆念远方的亲友,但是山远水长,相见无期,忆念也是徒然。一个“空”字,在转折中表现了离人的无限惆怅。后一句写近景,境界凄迷,格调缠绵。风风雨雨吹落了枝头的残花,催送着春天归去。这衰败的春景,使离人更感忧伤。这两句词以不同的境界表现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转折,“更”字示进层,在这一退一进之中,大大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
北宋词人 晏殊 《浣溪沙》唐·王勃《寒夜怀友杂体二首》其二。杂体:没有一定规则格律的诗体,实际属于古体诗。故:旧日,从前。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明月之夜)我怀念起旧友、旧情以及和旧友参加酒宴的情景,但我只能这样地了望相思,却不能和故友见面。这是作者写的客中思友诗:“复阁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渡江来。~。”诗人在秋风明月之中凭栏眺望的形象宛然在目,连他的内心活动也生动地刻画出来。~采用叠字和排比的句式,造成音节上的回环顿挫,更加深了诗的深沉感情,李白诗“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的写法当受此诗的影响。
唐代诗人 王勃 《寒夜怀友杂体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