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通《中说·王道篇》。这两句大意是:居官清廉的人一心为公,于己无所求取,因而常感快乐;作官贪婪的人敢壑难填,物欲永不满足,因而常感忧虑。一“廉”一“贪”,一“无求”一“不足”,一“常乐”一“常忧”,两句对仗整齐,勾勒出两种作官人的形象和两种忧乐观,作者述而不评却褒贬自见。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人时时可见,可用这两句名言为之画像。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说·王道篇》宋·包拯《乞不用赃吏》。表:表率。这两句大意是:廉洁奉公的官吏是百姓的表率,贪赃枉法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是包拯向皇帝上书中的两句话。他以清官为楷模,视赃官为民贼,爱憎分明,道出了人民的心声。时至今天,仍可作如是观。
北宋名臣、清官 包拯 《乞不用赃吏》明·于谦《入京》。风两袖:喻居官廉洁,别无所有。朝天:进京朝见皇帝。明代习俗地方官进京都要携带特产、礼物献给皇帝,贿赂朝宫。闾阎(1ǚyán吕严):里巷的门,这里指百姓。话短长:说长道短。这两句大意是:我进京时总是两手空空而去,免得老百姓背后说我的闲话。于谦为官清廉不贪,时为兵部侍郎,河南巡抚,进京时一无所带,两袖清风,并作了这首《入京》诗: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表现了作者不媚上,不逢迎,严于律己,廉洁刚直的高贵品质。这种清廉无私,不阿权贵的品格,永远值得学习。“两袖清风”已成廉洁的代称,活在人们的口头笔下。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入京》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几句大意是:不懂得廉洁的人,就什么东西都敢据为己有;不知道羞耻的人,就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几句可谓至理名言。那些见利忘义,利欲熏心,不挥手段坑骗别人,侵吞国家财物,中饱私囊,大发横财的人,无不尽是鲜廉寡耻之徒。用~为这类人物画像,真是惟妙惟肖。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日知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