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名言
1.对媒体的容忍有多大,这个社会的进步就有多大。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2.当我面对一群人,或是大众传播媒体谈话时,我总是假想自己是和一个人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 巴伯
3.如果媒体炒作有助于更多人了解真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应该欢迎这样的炒作。不要一看到媒体曝光就以为是在为自己打广告做虚假宣传。本名方是民,记者,科普作家,反伪打假人士 方舟子
4.我这两天在接待各路媒体的采访,比较忙乱,希望能够尽快得解脱出来,也希望媒体把关注的热点转向别的更重要的方面,这件事已经报道的足够多了,至于我的书,我希望你读一下我的中短篇小说。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5.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马云也没什么了不起,这几年被媒体到处吹捧,其实自己很难为情。我一点儿也不聪明,也没有先见之明,只是一步一步走来,刚开始创业时被4家公司骗得晕头转向,但是那些骗人的公司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6.我的惶恐是,如果一个媒体,如果拥有的都是不必寻找就主动提供的线索,不必掘地三尺撬开他嘴巴,而是可以耐心等着你布好光的新闻当事人,有不用费力就可以问到的问题,有不用求证就可以主动提供的数字。那么,也就会有随之而来的,可以策划出来的现实吧。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7.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美国现代管理之父 彼得·德鲁克
8.哪一天,我们随便进一家医院,遇见的是温柔地和你说话,不会给你开高价药,也不会让你觉得不给红包就不敢上手术台的医生…这个医生去送孩子上学的时候,遇见的是不会向他乱收费,也不靠办补习班贴补家用的老师…这个老师家庭装修的时候,遇见的不会是偷工减料,也不用每年到年底跑到塔吊上用极端的方式向老板索要工资的打工仔…这个打工仔有什么情况要向媒体反映的时候,遇见的是不会向他收车马费,也不靠报票来补稿费的记者…那样的时候,我们的背后一定有了深藏不露却又深植不移的文明。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9.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它奠定国民的品位教养。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是经济,它的产业所值──媒体、设计、建筑、音乐、电影、电子、广告、文学、体育、观光旅游……早就是先进国家的经济项目大宗。文化是外交、当政治协商触礁、军事行动不可的时候,文化是消弭敌意惟一的方法。尤其对于弱势国家,文化可以是以柔克刚的军队、温柔渗透的武器。文化更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它的思想有多么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么活泼、创意有多么灿烂奔放、它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企图心有多么旺盛,彻底决定一个国家的真实国力和它的未来。台湾女作家 龙应台
10.最近一段时间,媒体、专家、民众都在呼吁讲真话,并坦承讲真话的不易,这就很耐人寻味。真话的反面,不仅有假话,还有大量的空话、套话与为自己利益脱口而出的奉承话。大家之所以不说真话,是怕有人不爱听,对自己不利,归根结底,是“利”字在作怪。曾经以为,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会改变一切,可突然发现,在现实的压力下,现在的弟弟妹妹也能很自然地使用这套话语。一想也没办法,爷爷爸爸都这样,你能指望孩子们脱胎换骨吗?毕竟还要相信遗传。而实际上,并不是大家不知道真话是什么,可长此以往,常识也就在人群中退避三舍了。记得到《新闻1+1》之后,有人采访我:“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不是要特有思想?”我乐了,“思想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就像真理一样简单,并没有多到满地都是的地步,好的思想也如此,做一个新闻评论员,最重要的是敏锐、勇气和方向感。缺了这三样,你毫无价值;而这三样,我想都与常识有关。我们需要的,并不是努力地去发明常识,而是捍卫常识。”1+1=2,这多简单。没压力的情况下,谁都知道,但环境稍有改变,1+1=3会得到好处,都不要说坚持1+1=2者会受惩罚,仅仅是有利可图,就会在一瞬间,让相当多的人脸不红心不跳地脱口而出“1+1=3”。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11.十几年前,刚做电视,给自己写了九个字,没用纸和笔,而是用心,这九个字是: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这九个字在当时意味着一种想改变的雄心,当然,也来自对当时媒体话语状况的不满。在各种媒体之中,空话、套话满天飞,动则祖国、人民、世界、梦想,宏大得无边无际,也就难以走近人心;而在新闻中,只有事件,只有对与错、黑与白、好与坏,却没有复杂的中间地带尤其是没有“人”,新闻成了难以触摸的展品,而传媒人,则时常如墙头草顺风倒,或仰视或俯视,很难独自站立独立思考;正是当时大量存在的这种现状,让自己与同仁,拿出“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这九个字提醒自己。十几年过去,在进步,也在退步;有人在坚持,周遭也在变化,相当多的传媒与传媒人,成为这九个字的同行者。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空洞的套话依然存在,但你必须相信,改变是艰难和缓慢的,然而毕竟在变。2008年,我四十岁,这是一个奇怪的年龄。向过去看看,抓得住青春的尾巴;向前看,终点依稀可见。而对于人生来说,再鼓起勇气,还有新的高度可迈进,想放弃,也就麻木中顺坡而下。人到中年,总该重新打量一下,是就这样了吧,还是要再出发一次?于是,那一年,我送给了自己十二个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我当然知道,这十二个字不只属于自己,实现起来,可比十几年前的九个字难多了,但值得用自己的下半辈子去为此努力。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这时间可能更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