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九回。这两句大意是:一边吃着碗里的食物,一边看着锅里的食物。比喻贪得无厌,也作“吃着锅里,占着碗里”。多用来责备那些贪婪的人,也可用来形容馋相。
明代小说家《金瓶梅》作者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这两句大意是:侵吞的欲望永不满足,贪求的野心没有限度。这是周景王之子朝派人报告诸侯的话。公元前五二0年周景王死,贵族单旗、刘狄拥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依靠部分贵族起兵赶走了悼王。悼王死,悼王同母弟王子臼(gài丐)继为敬王。王子朝又靠贵族尹氏自立为王,赶出敬王。后晋国出兵帮助敬王复位一王子朝携带周的典籍奔楚。王子朝为自己将来复辟制造舆论,派人报告各诸侯说:现在王室动乱,单旗、刘狄搅乱天下.倒行逆施,在王室中制造混乱,他们“~,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后来人们用~形容贪婪无厌,野心很大,占有欲永不满足的人。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清·蒋深《蝇》。贪饕(tāo滔):贪吃。这两句大意是:苍蝇的本性是惯于趋热,贪得无厌,只要能吃,即使对于死也看得很轻。诗句一写蝇之趋热,一写蝇之贪饕。趋热乃其本性,天气一凉,蝇的寿命也就不长了;而蝇之贪饕则尤胜于趋热,为了吃,即使送命也在所不惜。对此,诗人的厌恨之情溢于言表。诗句可用于写蝇,也可用以比喻趋炎附势的贪婪之徒。
清代学者 蒋深 《蝇》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三》。饕(tāo滔):饕餮(tie帖),古代传说中一种贪食的恶兽。欲:欲望。这两句大意是:秦国的统治者有贪得无厌的恶兽之心,它的占有欲永远不会满足。杜预《左传》注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两句本是形容虎狼之奏虎视眈耽,窥觎着关东六国,不到一一吞掉,它的占有欲就不会满足,像贵食的恶兽饕餮一样,永远感到吃不饱。后来人们借用“贪如饕餮”的形象.比喻极端贪婪凶残的人。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战国策·燕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