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孙盛《杂记》。负:亏欠,背弃。毋(wù无):不可,不要。这两句大意是:宁肯我负别人,不教别人负我。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而立献帝,京都大乱。董卓荐曹操为骁骑拉尉,欲共计大事。曹操料董卓必败,就逃归多里。途中经过故人吕伯奢家,伯奢不在,其五子皆在,备宾主之礼。曹操听到食器声,以为图谋自己,就把伯奢的五个儿子杀掉,并说“~!”《三国捕义》上这两句话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人常以此话形容极端自私狠毒的处世态度。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迷两句大意是:拔一根汗毛对整个天下的人都有利,也不干。这里孟子运用丁夸张的手法抨击扬朱的“为我”哲学,今天可引用以讽刺那些特别狭隘、自私、吝啬的利己主义者。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春秋·孔子《论语·阳货》。患得之:当为“患不得之”。据王符《潜夫论·爱日篇》云:“孔子疾夫未之得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者。”可知东汉时本子“患得之”的“得”前有“不”字。这几句大意是:当他没有得到职位的时候,生怕得不着;已经得着了,又怕失去。“患得患失”的成语由此而来,在原文中是指荣辱地位的得失,现在则泛指自私自利的人老是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引用率很高。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