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富国》唐·李商隐《咏史》。历:遍,一个一个地。览:看,这里是考察的意思。前贤:指前代的明君贤臣。这两句大意是:逐个考察历代贤人浩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是由于勤俭,败落是由于奢华。作者这首《咏史》虽题为咏史,实为伤悼当朝皇帝唐文宗而作。~二句是化用《韩非子·十过》文意:秦穆公问由余曰:“愿闻古之明主得国失国常何以?”由余对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这两句诗概括力很强。“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一个普遍规律,“前贤”尚且无一例外,后人能不引以为戒吗?
唐代诗人 李商隐 《咏史》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川源:大河的水源。实:充满。漏卮(zhī只):有漏洞的酒杯。赡:足,充足。溪壑(hè贺):山中的溪泉深沟。这两句大意是:酒杯虽小,如果有漏洞,就是大河的水源也不能装满它;山间的溪沟虽然不大,但水流不息,就是有如山海一样多的水也不能灌足它。大河的水源,山海一样多的水,可谓骇人,但这些浩浩荡荡的水流却不能装满有漏洞的酒杯,也不能灌足长流的溪水,这说明了存在是有条件的,大与小是相对的。可用于说明事物的相对性,也可用以说明以节俭为本的思想。
汉代文学家 桓宽 《盐铁论·本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