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的名言

31.知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 《易经》 《易经》
32.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33.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战国思想家 列子
34.圣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关尹子》
35.圣人若天然,无私覆,若地然,无私载也。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36.大禹圣人,犹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注引《晋阳秋》。大禹:夏朝圣君。凡俗:一般人。分:一寸等于十分。这几句大意是:像大禹这样的圣人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的凡夫俗子,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这又是一个征引圣哲来说明道理的典型的例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是分为等级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贷》)。像大禹这样的圣人尚且珍惜寸阴,凡夫俗子一定要下十倍的工夫,珍惜每一分光阴,这个名词虽是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产物,但它阐述的珍惜时间的道理还是正确的,尤其是在朝着现代化迈进的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因此,这些惜阴名句,今天读起来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南朝·宋文学家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37.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聪明的人思考一千次,也一定会有一次失误的,愚蠢的人思考一千次,一定会有一次是对的。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
38.小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39.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私怒伤天下公议。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40.圣人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在之。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41.圣人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商鞅 《商君书》
42.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壁: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阴:光阴。本句大意是:古来的圣哲之人不珍视直径尺把的璧玉,却珍重每一寸光阴。中国文化有“宗经”、“征圣”的传统,事事总要引经据典,援引圣人的教导,以圣人的行动作为社会的行为规范。“璧”是整个封建时代都极为珍视的国之瑰宝。此句以圣人轻视尺壁却重视寸阴的对比垂训后人,说明时间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教导人们要珍惜光阴,用意极为深刻。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原道训》
43.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

《管子·霸言》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霸言》
44.自古圣人亦因往哲之言,师友之言,乃能有进。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45.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