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权德舆《放歌行》。衔:存在心里。这两句大意是:一个虚度年华、无所成就的人,到老的时候心怀悲楚,又怎么来得及呢?劝戒之意溢于言表。青春当有成,勿衔白头悲。只要抓紧眼前,奋发有为,到你迟暮之时就不会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了。
唐代文学家 权德舆 《放歌行》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放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美酒。青春:指春天。这两句大意是:艳阳普照应该放声高歌、开怀畅饮,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是返回家乡的好时节。这两句抒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蓟北的消息后无比兴奋和急欲返回故乡的心情。平定了蓟北的叛军,捣毁了乱贼的老巢,是官军决定性的胜利,仿佛扫清了天上的阴噩,使太阳重放光芒。诗人觉得应该放声高歌,开怀痛饮,来庆贺这胜利。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携带着妻子儿女返回想望已久的家乡,一路鸟语花香,可助行色。这美好的景象,即使是想一想,已足以使诗人心旷神恰了。这两句可供引用表现久客异乡的人在即将返回家乡时的欣喜、兴奋心情。也可分开引用,前一句用于人逢喜事时,后一句用于返回家乡时。
唐代诗人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鲍溶《始见二毛》。川:河流。这两句大意是:千条江河奔赴大海,返潮涨水容易,一片树叶被秋风吹落之后,要回归树枝却是万难。此条通过对海水能返潮与秋叶难回枝两种自然现象的联想,写出岁月如流、人不再少的无情现实,表现诗人对于年华易逝的感叹。两句“百川赴海”对“一叶报秋”,“返潮易”对“归树难”,对仗工稳,然而两句的主观指向迥异,通过一“易”一“难”形成鲜明对比。诗文长于形象思维,既有深刻的意蕴,又有浓郁的诗味。
唐代诗人 鲍溶 《始见二毛》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羡慕你青春年少的好时光 就像早晨初生的太阳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宋·毛滂《渔家傲》[鬓底青春]。鬓:鬓角,耳朵前边长头发的部位,中年以后,白发从这里始生,故称“鬓底青春留不住”。这两句大意是:白发最早从鬓角显示出来,青春挽留不住;平生功名是如此单薄.轻飘得有如风中柳絮。这两句抒写人生感慨.前一句写青春易逝.后一句写功名难取。抒写青春易逝的感慨.从鬓底的白发说起;抒写宦海浮沉的无定,以“风前絮”为喻,这就把抽象的感慨形象化了,比喻也很恰当。
北宋词人 毛滂 《渔家傲》明·佚名《增广贤文》。莺花:莺啼花开,象征春天的景物。老:此指春色竭,春光逝,春已暮。教:让,使。枉:白白地。这两大意是:莺啼花开的绚丽春光,还怕好景不长,衰老逝去;难道可以让年轻人枉费韶华;虚度青春?先把没有感情的“莺花”拟人化,使它具有“怕老”的人的感情;再警戒年华如春的年轻人岂可不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岁月。可用于教人惜阴珍时。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见唐·李贺《嘲少年》。韶毕:美好的年华。镇长在:长久存在。这两句大意是:不要说美好的年华长久存在,头发花白,面皮发皱的日子正在等着你呢。此句阐述韶华不能久驻,暮年转瞬即逝的道理。诗句采用比拟的手法,一个“镇长在”,一个“专相待”,使抽象的说理的诗句充满了情趣,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在形象的表达中,又充满着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揭示出人世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立意新颖,促人感悟。
唐朝诗人 李贺 《嘲少年》见明·于谦《静夜思》。倏(Shū抒)忽:极快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春秋交替不相等待,忽然之闻美貌红颜就变成满头白发。这是两句富有哲理的诗句,春花春风,秋月秋霜,相接相续,永无止歇,倏忽之间,韶华退尽,鬓染秋霜,其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与自然法则,给人以理性的启迪。“朱颜”、“白头”写象,形象生动、鲜明;“春风”、“秋月”写境,提供给读者一个接连不断的时间背景。境与象的结合形成诗句韵味极深的意境,于说理之外给人以美的享受。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静夜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