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语录

9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荀子·大略》
92.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93.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94.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95.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9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大;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

《荀子·劝学》
97.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荀子·富国》
98.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见《荀子·富国》。是:这。蹶(Jué6决),跌倒。这几句大意是: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倾覆的国家。田野为粮之本,仓凛为粮之末;百姓为粮之源,府库为粮之流。只有使百姓安居乐业,勤于生产,田野才能多收粮食,仓藏才能充实;只有百姓富足,国库才能富足。若不惜民悯农,百姓不能乐业,田野不能收获,而强行拽刮,使国库充实,这样的国家很快就会倾覆灭亡。这几句可用于揭露苛政。

《荀子·富国》
99.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00.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10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荀子·荣辱》
102.有兼听之明,而无奋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荀子·正名》
103.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10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05.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