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朝各代名言警句

商朝名言
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

商末周初·姜子牙《太公兵法》比喻好的事物需要适合的环境才能产生。

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
周朝名言
杲杲日出。

《诗经·伯兮》。杲(gǎo搞):形容太阳的明亮。本句大意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这是古代诗歌中最早描绘出的句子,文字筒洁,又能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可用以描写日出,也可以用来比喻刚刚诞生的充满了生命力的事物,还可用来比喻朝气蓬勃的人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之死矢靡它。

《诗经·柏舟》。之死;到死。矢:誓。靡(mi米)它:没有别的心意,即没有二心。本句大意是:(我只爱自己心爱的人)到死也不变心。这首诗写一位青年女子找到了自己理想的对象,可是她的母亲却不谅察她的心,硬要拆散她的美满婚姻,逼嫁别人。当时,礼教制度经形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成为套在青年男女身上的枷锁。但这位女子却不顾礼教的藩篱,坚持自己所选择的对象。她一面愤愤地呼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一面誓死抗争:“之死矢靡它!”非他莫嫁,死不变心。这铮铮誓言是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挑战,是妇女自主意识觉醒的宣言。以历史主义眼光来看,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斗争精神,也可从几千年前这位无名女于身上找到原始的萌芽。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西周名言
橘逾淮北而为枳。

西周·周公旦《周礼·冬官考工记》。逾:越过。枳(zhǐ纸):枸枳,果内少而酸的一种植物。本句大意是:橘树越过淮河以北就会变成枳子。橘之变枳,是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的结果,这个条件就是气候。这种转化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也提示人们在“条件”的促成作用上可以适当采取对策,增加转化的或然性。

西周政治家 周公旦
东周名言
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东周·春秋战国名言
君子不可以不修身。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子思
圆尔道,方尔德;平尔行,锐尔事。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东周·春秋名言
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东周·战国名言
学无止境。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大仁不仁。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
先秦名言
凡立公,所以弃私也。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到
海与山争水,海必得之。

先秦·慎到《慎子·内篇》。这两句大意是:大海与大山争水,大海是必定得到水的胜利者。大海,博大而低下;大山,宏伟而高峻;而水向低处流又是无法改变的天然本性。因此,在海与山的争水竞争中,海具备主、客观的取胜条件和天然优势,所以能稳操胜券。~比喻竞争中的事物谁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谁就具备了取胜的条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子 慎到
秦朝名言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秦末汉初隐士 黄石公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秦汉·辛延年《羽林郎》。这两句大意是:男子所钟爱的是后来新娶的妻子,而女子所看重的则是自己的前夫。《羽林郎》写一个下层女子胡姬抗拒豪强“金吾子”的调戏和引诱的故事。这两句以胡姬的口气斥责“金吾子”喜新厌旧,调戏良家妇女,表示自己对丈夫的忠贞。可用以表现女子的多情,也可用以斥责男子的喜新厌旧。

秦汉诗人 辛延年
汉朝名言
知恩图报。

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心广体胖。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胖(pán盘):安详舒坦。本句大意是: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适舒坦。胸襟开阔,诸事提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思想无郁结,新陈代谢顺畅,自然会精神舒泰,身体安适。后也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肥胖、壮实。也有说“心宽体胖”或“心广体自宽”的,与此义同。

西汉学者 戴圣
汉朝·西汉名言
知恩图报。

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与他人。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心广体胖。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胖(pán盘):安详舒坦。本句大意是:胸襟开阔,身体自然安适舒坦。胸襟开阔,诸事提得起,放得下,不斤斤计较,不自寻烦恼,思想无郁结,新陈代谢顺畅,自然会精神舒泰,身体安适。后也指心情开朗或无所用心,则身体肥胖、壮实。也有说“心宽体胖”或“心广体自宽”的,与此义同。

西汉学者 戴圣
新朝名言
宅不树艺者为不毛,出三夫之市。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 王莽
汉朝·东汉名言
因时施宜。

汉·班固《汉书·韦贤传》。本句大意是:根据不同的时事,灵活地施行与之相适宜的措施。《汉书·韦赞传》:“汉承亡秦绝学之后,租宗之制~。”社会是在发展的,时代不同,时事也不同,所以治世或处事的措施和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是要不得的。此句也写作“因时制宜”、“随时制宜”、“顺时施宜”的,与此意相同。这句话多用于说明方法、措施的制定要适应于时事的需要。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爱民如身。

汉·荀悦《申鉴·杂言上》。身:自己。本句大意是:爱护人民就如爱护自身一样。人之爱心,都比不上爱自身,如能爱民如爱自身,那就可见爱民之深厚,可用于要求统治者要深切地爱民。

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 荀悦
三国名言
勤攻吾之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三国·魏名言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魏文学家 嵇康
涓涓不壅,终为江河。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涓(juān娟)涓:细小的水流。壅(yōng拥):塞止。这两句大意是:不堵塞细小的水流,最终会成为大江大河。溪水虽小,汇而成江河;凡事虽小,积而成大业;注重具体的、平凡的积累,最终必将得到丰硕的收获。同时也说明了哲学上的一个道理: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即引起质的变化。

三国魏儒家学者 王肃
三国·蜀名言
勤攻吾之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志当存高远。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三国·吴名言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 孙权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 周瑜
晋朝名言
兵贵神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西晋史学家 陈寿
晋朝·西晋名言
兵贵神速。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本句大意是:采取军事行动,最可宝贵的是行动迅速。“兵贵神速”乃千古治军克敌之妙诀。因为只有速度,才能打乱敌人的部署,争取到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今天,时间就是生命,时问就是效益,尤应重视速度,“兵贵神速”的古训,愈来愈为人们重视。

西晋史学家 陈寿
要言不烦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注引《管辂别传》。要:切要。烦:又多又乱。本句大意是:切要的言论不多不乱不絮叨。据《管辂别传》记载一次何晏请管辂到他家,邓飏也在座。邓飏问管辂:人家都说你精通《周易》,为何你一句也不谈《周易》的道理昵?管辂说: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谈论《周易》的。何晏听了赞扬说:“可谓~也。”后来人们用~形容说话扼要切题,一点不琐碎罗嗦。

西晋史学家 陈寿
晋朝·东晋名言
东海三为桑田。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本句大意是:大海变为农田,农田变为大海,这种变化已经反复三次。《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比喻世事变迁很大,也有简说为”沧海桑田”的,后以“人世沧桑”比喻世事巨变或多变。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南北朝名言
掩目捕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引谚语。掩:遮,捂。本句大意是:捂住自己的眼睛去捕麻雀。~和“掩耳盗铃”意思相同,说的是捉麻雀的人怕麻雀看见而飞走,连忙捂住自己的服睛;偷窃别人大钟的人,怕钟声响起来人家听见,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这两个成语生动地讽刺了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人的愚蠢行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为情而造文。

南朝·粱·刘勰《文心雕龙·情采》。造文:作文。本句大意是:为了抒发思想感情才去写诗作文,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说出了“情”与“文”的正确关系。人们先有了某种感触、认识,然后再去写诗作文,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如果反过来“为文而造情”,或为文而造文,那么写出来的作品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必然苍白无力。清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七:“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可供引用强调真情实感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

南北朝文学理论家 刘勰
南北朝·南朝名言
掩目捕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引谚语。掩:遮,捂。本句大意是:捂住自己的眼睛去捕麻雀。~和“掩耳盗铃”意思相同,说的是捉麻雀的人怕麻雀看见而飞走,连忙捂住自己的服睛;偷窃别人大钟的人,怕钟声响起来人家听见,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这两个成语生动地讽刺了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人的愚蠢行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疾风知劲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南北朝·南朝·宋名言
掩目捕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引谚语。掩:遮,捂。本句大意是:捂住自己的眼睛去捕麻雀。~和“掩耳盗铃”意思相同,说的是捉麻雀的人怕麻雀看见而飞走,连忙捂住自己的服睛;偷窃别人大钟的人,怕钟声响起来人家听见,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这两个成语生动地讽刺了那种自己欺骗自己的人的愚蠢行动。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疾风知劲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南北朝·南朝·齐名言
衰为盛之终,盛为衰之始。

南朝·齐·张融《白日歌·序》.这两句大意是:衰败是兴旺的终结,兴旺是衰败的开始。由于事物矛盾的双方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向各自相反的方面转化。盛与衰相反相成,衰败是极盛的终结,极盛又是衰败的开始,往复转化,以至无穷。可用以说明矛盾转化的哲理,也可用于对世人的告诫。

南朝齐文学家、书法家 张融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南朝·齐·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未央:未尽。这两句大意是:滔滔长江,滚滚东流,一泻千里,日夜不息,羁旅之人的思情愁绪,犹如长江水,绵绵无绝期。此名句写思乡。上句以“流日夜”起兴,写出长江浩茫之势,引出下一句“悲未央”,使二者交融为一,表现诗人落拓之情。这两句景语中见情致,情语中现景色,思乡惆怅之情在滔滔茫茫的动势中流出,意境苍茫浑厚,诗风流丽清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寓情于景的写法可为今天写作时借鉴。

南朝齐诗人 谢朓
南北朝·南朝·梁名言
守真志满,逐物意移。

南朝·粱·周兴嗣《千字文》。守真:保持自然本性。逐物:追逐物欲。意移:意志就要移向邪路。这两句大意是:保持自然本性,志向便能满足;追逐物欲,意念就会转向邪路。道家认为为:“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素食而邀游,泛若不系之舟”(见《庄子·大宗师》),《尚书·旋獒》有“玩物丧志”之语,~二句便是这一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此二句继承了道家“弃圣绝智”的思想.提出为人处事应归朴返真,坚持信仰。向往真理.保持人所固有的本性,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淡泊,因为物欲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多追求精神文明,淡化物质欲念。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南朝·粱·周兴嗣《干字文》。上:长辈。下:晚辈。这两句大意是:一个团结融洽的家庭,应该是长辈、晚辈能和睦相处,丈夫说什么妻子就跟着随和。“夫唱妇随”是封建夫权思想的集中表现,即妻子不能够违拗丈夫的意志,不管同意不同意都必须随声附和,唯丈夫之命是听,以此表示夫妇关系的“和好”。这种夫妇关系在新社会已被否定。现在人们则戏称夫妇两口一个腔调说话是“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

南朝梁学者 周兴嗣
南北朝·南朝·陈名言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南朝·陈·陈叔宝《戏赠沈后》。这两句大意是:这个地方不留我,自有别的地方留我。在生活中,有时受人恶意驱赶,有时受到环境挟制,不宜再待下去,那么,天下之大,到哪里不能找一个可以生活的地方,何不离开此地呢?这两句视处境的不同,有时带有激愤之意,有时则表现为一种幽默的豁达。多用于表示环境不宜,要离此它去的态度。

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 陈叔宝
莺啼落春后,雁度在秋前。

南朝·陈·何胥《被使出关》。这两句大意是:春天已到还未听见莺啼、秋天未至大雁已经南飞。这两句写塞北的物候景色和南国风光迥异。何胥以诗人的敏感,作家的眼睛,迅速地捕捉住关外莺晚啼、雁早归这一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生动地描写出塞北的酷寒情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的警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正是从这一名句中脱化而来。

南朝·陈诗人 何胥
南北朝·北魏名言
欲速富,当畜五牸。

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牸(zi字)指牛、马.驴、猪、羊五畜之牸。牸,是雌性的牲畜。这两句大意是:想要很快发家致富,应当畜养五畜,发展畜牧生产。是春秋时代的经济专家陶朱公向猗顿传授的生财致富之术。越国大夫范蠡佐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改名陶朱公,经商成巨富。鲁国的穷士猗顿向他求教生财之道,陶朱公告诉说:“~。”猗顿按照他教的方法去做,果然发了财。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发展畜牧业仍不失为致富的重要途径,陶朱公~的名言,仍有借鉴意义。

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力能胜贫,谨能避祸。

北朝·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力:努力,勤奋。谨:谨慎。这两句大意是:勤奋努力,就能够战胜贫困;谨慎小心,就能避免灾祸。~两句是从刘向《说苑·谈丛》“力胜贫,谨胜祸”、王充《论衡·命禄》“力胜贫,慎胜祸”演化而来,都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具有格言意义,今天仍可借鉴。

北魏农学家 贾思勰
南北朝·北齐名言
天下为公,亿兆己任。北齐文学家 魏收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北齐文学家 魏收
隋朝名言
小人多怨。隋代文人 王通
爱名尚利,小人哉。隋代文人 王通
唐朝名言
以形写神。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载东晋顾恺之语。本句大意是:通过形貌写出精神。人的外形容易描绘,而精神难以刻画,因此绘画以“神似”为贵,但精神又必须通过外貌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说绘画要~。

唐代画家 张彦远
强学力行。唐代文学家 韩愈
武周名言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章》。信:信任,理解。本句大意是:如果父子之同互不信任,那么就不会有和睦团结的家庭。要处理好家庭、父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此条可作借鉴。

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 武则天
五代十国名言
笑中有刀。

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本句大意是:脸面上堆着笑容,而心中满怀着杀机。《旧唐书·李义府传》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已。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新唐书》也说他: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李义府将杀机包藏在笑容中。在甜甜的微笑中致人于死地。~四字把他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阴谋家形象一笔勾勒出来了。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一寸光阴一寸金。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本句大意是:一寸光阴像一寸黄金那样珍贵。黄金是古人认为世间最值钱、最珍贵的东西,拿时来间比黄金,足以见其无比的价值。~是古人总结出的至理名言,千古流传,它引导人们珍惜每一个细小单位的时间。

唐末五代十国诗人 王贞白
五代十国·南唐名言
百草千花寒食路。

五代·南唐·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两日。本句大意是:寒食前后,道路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各种花草。本句在原词中是以“百草千花”暗指妓女的,但就其字面来看,用以描写春景也是佳句。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不辞镜里朱颜瘦。

五代·南唐·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本句大意是:不顾镜子里的红颜日益消瘦。这里勾画出一个借酒浇愁的词人自我形象。原词的上阕是:“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词人的面容本是红润的,整日醉酒,则必然要变得憔悴。然而,为了消愁,还是每天在花前“病酒”,眼见镜子里自己的红颜逐渐消瘦下去,也在所不顾。这句词在原作中是表现思念意中人的惆怅情怀的,可以引申其意,用来表现人生中各种类型的苦闷情绪,或者表现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不辞辛劳的心情。

五代南唐词人,官至宰相 冯延巳
五代十国·后晋名言
笑中有刀。

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本句大意是:脸面上堆着笑容,而心中满怀着杀机。《旧唐书·李义府传》载:“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权要,欲人附已。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新唐书》也说他: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李义府将杀机包藏在笑容中。在甜甜的微笑中致人于死地。~四字把他表面和善,内心狠毒的阴谋家形象一笔勾勒出来了。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崔彦昭传》。但:只要。标:标杆.古人用以测量日影确定时间的工具。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树立的是笔直的标杆,就不会出现歪曲的影子。这两句虽然说的只是自然现象,怛透过比喻和暗示,作者的本意还是很清楚的。做人只要品行端方,站得正,立得直,用严格的标准约束自己,那么就不会给人们冒下坏印象。可供论述^要严格要求自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时引用。

五代时期历史学家 后晋政治家 刘昫
五代十国·后周名言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

五代·后周·冯道《偶作》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 冯道
五代十国·后蜀名言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五代·前蜀·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这两句大意是:每想起你那绿色的罗裙,就会对所到之处的芳草产生爱怜之情,每当看到芳草的时候,就会想起你那绿色的罗裙。这是一首写别情的词。两句是写游子临别时对心上人说的话。“爱屋及乌”,因所爱的人而引起联想的事物,这是爱得极深时产生的一种特殊心态,作者捕捉住这一心态,匠心独运地写出了~的名句,含蓄蕴藉地表达了对所爱之人诚挚难忘的感情。深切的体验,巧妙的构思,自然的造句,含蓄的表情,都值得学习写作者借鉴。

五代词人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

五代·前蜀·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这两句大意是:春山云烟将要收敛,天色微明,星星渐淅稀小。烟欲收而尚未收,星稀小而尚未落,实是太阳将出而未出的时刻。可用来描写清晨景象。

五代词人 牛希济
宋朝名言
德才兼备。

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宋代文人 许月卿
曹衣出水。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曹:指北齐画家曹仲达。这句大意是:曹仲达所画的人物,衣服紧贴在身上,宛如刚从水中出来似的。~代表一种笔法稠叠的人物画的艺术风格,和吴道子的人物画人称“吴带当风“迥然不同。

宋代书画鉴赏家 郭若虚
宋朝·北宋名言
至言不繁。

宋·苏轼《与孙运勾书》。至言:至理名言。本句大意是: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话语,不多而意明。话不在多,而在意明理明,至理名言多言简而意赅。本句可用于强调语言要精要,也可用于称赞精辟简要的语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天不容伪。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虚伪的言行,天道不容。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宋朝·南宋名言
语贵含蓄。南宋文学家 姜夔
礼即理也。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金朝名言
东风轻扇春寒。

金·段克己《望月婆罗门引》。本句大意是:东风轻轻地吹动着春寒。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初春天气刚刚转暖,东风犹带寒意的时令特点。“轻扇”二字巧妙、别致,仿佛春寒是被东风轻轻吹起来似的。本句可用于描写早春乍暖还寒的气象。

金代文学家 段克己
书生风味是清贫。

金·元好问《李进之迂轩》。元好问的这句诗,写出了古往今来书生的生活特征,具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远自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近至目前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均可以“清贫”二字概括。可贵的是书生能以清贫自守,不为利驱,不为物役,不求荣华,不慕富贵。创造典型的书生形象时,请不要忘记元好问所说的“书生风味”。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元朝名言
银样镴枪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镴(Ia辣):是一种铅锡合金,色似银,亮而软。本句大意是:外表是银子做的,实际是镶做的枪头。~比喻中看不中用。后人用此语来比喻虚有其表,其实无用、无能的人或物。

元代杂剧作家 王实甫
远亲不如近郐。

元·秦简夫《东堂老曲》。本句大意是:住在远处的亲人不如近在眼前的邻居。这句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现在仍有现实意义。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诸如突发急病、不测灾难等需要别人立即帮助的事,虽有亲人却不在身边.无济于事;而近门邻居则可以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以解决燃眉之急,因此说“~。’人们在说明睦邻关系的重要性,调解邻居关系不和时常常说这句话,引用率颇高。

元代戏曲作家 秦简夫
明朝名言
文以载道。明代散文家、藏书家 茅坤
文随世变。明代布衣诗人 谢榛
清朝名言
自甘淡泊。清代明臣 于成龙
树倒猢狲散。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本句大意是:树倒了,树上的猴子也就各奔东西了。本句多含贬义,比喻为首的人垮了台,跟随他的人也就一哄而散了。现在多用来说明为首的人或集团倒台后,依附他(它)的人或势力也随之土崩瓦解。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太平天国名言
古来事业由人做。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 洪秀全
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太平天国主要领导者 洪仁轩
民国名言
天下为公会有期。民国诗人、政治家 柳亚子
奋斗是万物之父。教育家 陶行知
近代名言
救救孩子!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以德育为先。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 康有为
当代名言
实力就是机会。中国当代诗人 汪国真
机会是持续发展的。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热门名言

1.脸的名言

2.运动的名言

3.亲情的名言

4.孝心的名言

5.交友的名言

6.努力奋斗的名言

热门经典语录

1.罗贯中的经典语录

2.白居易的经典语录

3.张艺谋的经典语录

4.福楼拜的经典语录

5.邹韬奋的经典语录

6.但丁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