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蜀历史:(221年-263年) 与曹操三足鼎立之西蜀刘备,据四川而联吴抗魏。公元263年,魏灭蜀。
三国·蜀名人名言
三国·诸葛亮在加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大的“武备”来保障“文事”的开展。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三国·魏·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弯曲。这两旬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弯曲;上面混乱,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论》说的“上行下效”,晋代杨泉《物理论》说的“上不正,下参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说的“上邪下难正”,郁冈樵隐《缀自裘·铁冠图?夜乐》中说的“上梁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说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着学坏。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须以身作则。这些名言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教育意义,都可引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君臣》三国·蜀·诸葛亮《将苑·戒备》。虞:预料。这两句大意是对敌情没有准备,对意外事变没有预见的人,不可“统领三军。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作为领兵的将领,更要有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有对敌情的准确预料,否则,敌人突至,将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辟的语言点出:身为将领,必须有勇有谋,有备能虞,否则只能算是匹夫之勇。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说“为将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这个道理。此二句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或作为将领应具备的素质。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戒备》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ju居)躬:弯腰表示恭敬,引申为小心谨慎。已:停止。这两句大意是:小心谨慎,尽心尽力,直到死去为止。《后出师表》中所言史实多自相矛盾,一般认为是他人的拟作,并不出自诸葛亮之手。但由于~以直抒胸臆的表观手法,准确而传神地表现了诸葛亮公而忘私的品格,因此它和诸葛亮的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后世赞美忠臣品格或表示耿耿忠心的常用成语。现在引用时,“力”常作“瘁”(cui翠)。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后出师表》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在事情发生前就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并且采取了应对的措施,这样当事情发生时,就不会发生危险。反之,此前没有考虑,没有应对的措施,一旦事情发生,后果就不堪设想。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人和:上下团结和睦。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苑·和人》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这两句大意是:不学习,没有方法增长才干;不立志,没有方法成就学业。这是诸葛亮劝诫子女的名言。它讲述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人的主观努力与成就学业的关系等等,从而给人指明了学习的正确途径以及应遵循的治学方法,简约而深蕴哲理,通俗而易于接受。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诫子书》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苟全:苟且保全。这两句大意是:在这战乱的时代里,只希望苟且保全性命,并不谋求在诸侯那里作官扬名。这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白心迹的话,说明当时未出草庐,躬耕南阳的初衷,就是不愿在乱世之中求闻达。此句可用于表现在乱世隐居避世,不愿出仕作官的人的心态。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这两句大意是:(我有感于先帝三顾茅庐的礼遇,)在兵败之时接受了委任,在危难之中承担起艰巨的使命。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在将要出师伐魏之前,写给后主刘禅一道《出师表》,其主旨是劝诫后主修明政治,“开张圣昕”,知人善任,表示自己要继承先帝遣志,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息,其中也回忆了自己跟随先帝刘备的历史。此名句即出自文章的这一部分。它以直陈其事的方法,通过在。败军之际”受任,在“危难之中”奉命,写出一腔忠心赤胆,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为后人沿用至今。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三国·蜀·诸葛亮《将才》。这几句大意是:作为一员将领,应该是富贵却不骄傲,打了胜仗却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礼贤下士,正直刚强又能忍耐。诸葛亮很显然是按照儒家的标准选择将领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养,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气度;既是风度翩翩、知书达礼,又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应该说,诸葛亮择将的标准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将才》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只能。劝:劝勉,鼓励。无:不要。薄:微薄,引申为减轻。这几句大意是:只能鼓励百姓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不要耽谋农民耕种收获的时间;只能减轻农业税收,不要使农民葛亮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的重农思想,自他登上政治舞台后,就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生产,使地狭人少生产落后的蜀国,在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上有较快的发展,史称“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一就是他经济思想的具体体现,直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想要考虑某件事的好处,必须先考虑到它的坏处;想要考虑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须先考虑它的失败。反应出一件事情都是有对立的两面的,有好处必然会有坏处,有成功的可能,必然会有失败的可能。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虑》见三国·蜀·《诸葛亮集·治军》。陈:同“阵”。这两句大意是:敌人要固守阵地,就选择他守备薄弱的地方发起攻击;敌人要兴师出兵,就用出人意料的战术突然袭击他。战争中就是要用“有备”去攻“无备”,以“有意”去胜“不意”,以超乎常规的奇兵奇谋克敌制胜,古今中外许多战例都证明了这一点。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治军》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指荆备。卑鄙:出身卑贱。猥:表谦意的词。颇:看望。咨:询问。这几句大意是:先帝不嫌弃我出身卑贱,承蒙他委曲自己,屈身往返,三次到茅庐中看望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传诵人口的成语“三顾茅庐”即出于此。现在呵用来表现尊重人才,诚心诚意地多次邀请有才能的人出来工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出师表》三国·诸葛亮《诫子书》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诫子书》三国·蜀·诸葛亮《诸葛亮集·哀死》。这两句大意是:古时擅长带兵的将领,对待部下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这是诸葛亮讲为将之道的话。~两句下面的文字是:“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礼而禄之;勇者,赏而劝之,将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意谓:遇到险难时,他身先士卒;论功行赏时,他退身在后;对伤员病号,含泪抚慰他们;对死难的士兵,悲痛地埋葬他们:对饥饿的士兵,自己让食给他们吃;对受冻的士兵,脱下衣服给他们穿;对有才智的人,以礼相待并重用他们,给以应有的俸禄;对勇敢善战的部下,奖赏鼓励他们。领兵的将领能做到这些,就所向无敌了,诸葛亮讲的这番道理,对于所有领导者应该都有启示作用吧!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 《诸葛亮集·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