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 又称晏子,春秋政治家、思想家 晏婴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名言解释: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上第五》
莫若:不如。故:故人,老朋友。这两句大意是:衣服旧的不如新的好.而人却没有比彼此了解的老朋友更好的了。
这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嫌故人知实情,摸老底,不听晏子的劝告。后曼子辞官.百姓大乱,景公不得不重新召回晏于理政。这两句话至今仍有格言意义。
更多 晏婴经典语句
1.挂羊头,卖狗肉。《晏子春秋》
2.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为:实际去作。这两句大意是;实际工作的人,经常获得成功;坚持走路的人,常常能到达目的地。旬子《劝学》有“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之说,可作此二句的注释。两个“常”字,说明有志者,有恒心者,事业一定能获得成功。反之,外界条件再好,本人能力再强,只要你不去作,就一定什么事业也作不成;行路也是如此,不怕慢,只怕站,只要不停,终究会到选目的地。故前人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见韩愈《进学解》)。可以此二句劝勉青年人:只要对事业有孜孜不倦的精神,有锲而不舍的态度,则一定能获得成功。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廿七》
3.进不失廉,退不失利。《晏子春秋》
4.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十一。昭昭:明亮的样子。不若:不如。曀(yì义)曀:阴暗貌。这两句大意是:星星的明亮,不如月的阴暗。由于本身质的规定性,星的光亮远不如月,即使月处于昏暗的状态,也比星星明亮。它一方面说明了事物的限度,即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另一方面也说明星与月是不可比拟的。可用于说明事物彼此之间的差异。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5.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七。欲:欲望,欲念。中听判断讼事恰当适中。这两句大意是:节制私欲,那么百姓就会富裕;判断讼事无差错,那么百姓就会安定。这两句主要是对统治者而言。统治者如果享乐腐化,滥用民财,百姓自然不会富足。判断诉讼如果不公正,贪赃枉法,自然民心不服,也不会安定。可用于要求统治者生活要节俭,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要公正而正确。
《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更多 关于老朋友的经典语句
1.老木柴最好烧,老酒最好喝,老作家的着最值得读,老朋友最可靠。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作家,哲学家 培根
2.每当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法国思想家 文学家 哲学家 伏尔泰
3.柳撒惑(继续四川方言,自言自语),柳撒惑(流沙河),他死岑都刃(他是成都人)。噢(恢复北京话)!我很……我我……爱他!他一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一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们是老朋友。所以我给他写信,问他能不能给北京版本的台湾诗选写一个序言。噢!他过了一两个星期他就给我寄来一个序言,他说:虽然书还没看过,但是我(笑),我序言已经写好啦!他写的很好。他在对大陆介绍台湾的诗歌贡献很大。他介绍了象余光中、商禽、洛夫、罗青等十几个好的台湾诗人的作品。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马悦然
4.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5.我一看中文小说,只一页,我马上就看得出来,这是不是大陆写的。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语言不同。台湾的作家语言比较……比较……比较传统,有点儿这个……old taste(传统韵味),比较婉转一点儿。但是,台湾的诗人……你知道Michelle Yeh(奚密)吗?她是Davis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中文系的女教授,台湾人。去年秋天奚密跟我编完了一部台湾诗选。我们选的是五十个现代、当代台湾诗人的主要作品。译成英文,由十八个水平很好的翻译家翻译的。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明年三月份出版。那是台湾最好的诗人的最好的诗。同时,台湾的一个出版社,“麦田出版社”要出一个中文版;北京的北京文学出版社,要出一个简体字的中文版。北京的这个版本,有我一个老朋友,嗯,(讲四川方言)柳撒惑……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 马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