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好勇而民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二柄》

名言解释:

战国·韩非《韩非子·二柄》。

越王:指越王勾践,春秋宋越国国君。轻死:不怕死。楚灵王:春秋时楚国国君。饿人:指楚国有很多人为了使腰变细而忍受饥饿。这两句大意是:越王勾践(为复国雪耻而)祟尚勇武,越国人民也当视死如归;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美女,楚国女子也多为使腰肢变细而忍饥挨饿的人。

~和汉代《城中谣》:“城中好高臀,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说的道理一样,即“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作领导的特别是国家领导人如能严于律已,率先垂范,群众、国人自然也会影从;作领导的特别是高级领导人如果不能严于律己,甚而带头搞不正之风,下级就会层层加码,歪风邪气就会愈演愈烈,这个道理,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更多 韩非经典语句

1.远水不救近火。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这句话和“远水不解近渴”意思相近。《韩非子·说林上》:“失业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庄子·外物》里说:庄周在路上看见干车沟里有条小鱼,小鱼恳求他给它一升半斗的水止渴救命。庄周说:好,等我到南方去,把西江的水引来救你。小鱼说:照你的说法,只好到干鱼店里去找我了。这两则故事都说明缓不解急的道理,有些事物虽然条件很好(如远海之水很多),但不切实际,解决不了眼前急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如眼前的火灾和涸辙之鲋)。

《韩非子·说林上》
2.人处疾则贵医。

见《韩非子·解老》。处疾:生病。贵,尊重。本句大意是:人有病就尊重医生。人有病,希望医生能给自己治好.所以特别尊重医生。可用来说病人应该尊重医生;也可用来比喻人有了困难.就要尊重前来帮助的人。

《韩非子·解老》
3.巧诈不如拙诚。

见《韩非子·说林上》。本句大意是:巧妙的欺骗不如笨拙的诚实。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喜欢“巧”而不喜欢“拙”,但是,欺骗愈巧妙,恶果愈严重。因此,人们憎恶花言巧语的欺诈,倒喜欢虽然笨嘴拙舌,却心地诚笃的人。这种认识符合常情常理,至今仍可引用。

《韩非子·说林上》
4.小信诚则大信立。
5.不明察,不能烛私。

战国·韩非《韩非子·孤愤》。烛私:洞察隐私。这两句大意是:不仔细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就不能够洞察隐私真情。调查研究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最好的方法,只有了解到真实情况,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借用于执法,可说明明察重据、调查研究在侦破、断案工作中的重要性。

《韩非子·孤愤》

更多 关于领导的经典语句

1.领导比管理更重要。台湾交通大学教授、管理大师 曾仕强
2.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唐·张九龄《选卫将》第八章。这两句大意是:要治理好军队,必先选好将领。“将者,士之心也;士者,将之肢体也”(见刘向《说苑·指武》),要治理好军队,使军队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必须选择一个精明强干的将领,“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就是这个道理。可以此说明择将的重要。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选卫将》
3.决事如流,应物如响。

唐·张九龄《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基志铭序》。如流:像流水一样爽利而自然。如响:像回声一样迅速。这两句大意是:对事物的决断和对外界情况的反应都极其迅速。水流于地上,声传于空中,皆属难于阻遏之物。以此比喻办事干练,思维敏捷,十分恰切。可用来描写头脑清楚,反应迅速,办事果断的领导人。

唐代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张九龄 《故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左丞相燕国公赠太师张公基志铭序》
4.没有预见,谈不上领导。 毛泽东
5.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枉;歪斜。矫:纠正。这两句大意是:在上位的人走邪道,下面的人就很难走正道,等到众人都歪斜不正形成了风气,想纠正这种歪风邪气就不可能了。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上粱不正下粱歪”。在上位的人走歪门斜道,搞不正之风,就很难要求下面的人光明正大走正道。这两句话仍不失现实警戒意义。

南朝宋大臣、著名天文学家 何承天 《上邪篇》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