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
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更多 白居易经典语句
唐·白居易《琵琶行》。本句大意是:(琵琶声由凝重、梗塞以至于断绝,)这无声的音乐比有声的音乐更能拨动人的心弦,表现的感情更充分,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声”在音乐上叫“歇拍”,它是乐章上的空白;选样的空白表现在戏剧上叫“静场”;表现在电影、电视屏幕上叫“空镜头”。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能引人入静,促人思索,耐人寻味,这种“无声”往往比“有声”表现出更丰富的感情,因而更能感动人,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阑干:形容脸上泪痕纵横的样子。本句大意是:睡梦中啼哭起来,泪水纵横,和脸上的红色胭脂一起流淌。原诗是写琵琶女回想自己欢乐的往事,对照今天的凄凉处境,连梦中也不免要伤心地啼哭起来。可用来描写女子因伤心而梦中啼哭的样子。
《琵琶行》唐·白居易《长恨歌》。本句大意是:芙蓉花像她的脸、杨柳叶像她的眉。白居易描写唐明皇经历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以后回到长安宫中,日夜思念杨贵妃,他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由于他心中总是想着杨贵妃,因而眼前也总是闪现着杨贵妃的影子。他看到太液池的芙蓉花,仿佛那是杨贵妃的笑脸;他看到未央宫的垂柳丝,仿佛那是杨贵妃的秀眉。可用来描写女人的美丽容貌或表现对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更多 关于花的经典语句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本句大意是:梨花像雪一样洁白,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白雪香”三字,有色有香,并以雪为喻,写出了梨花的神韵,可谓言简意赅。
唐代诗人 李白 《宫中行乐词八首》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本句大意是:万花之中,只有牡丹花才算是“真花”。此句颂扬牡丹的典雅、高贵、雍容、华美,是其它花无法比拟的,认为只有牡丹才够得上“花”的称号。这种对比,把牡丹放到了冠绝天下的地位,也反映了洛阳人对牡丹的偏爱。尽管洛阳有芍药、绯桃、瑞莲等等鲜花,洛阳人都不甚爱惜,把其它花都称为某花,唯独对牡丹则不名“牡丹花”,而直曰“花”。欧阳修认为“其意为~。”所以牡丹又称为“洛阳花”、“洛花”,享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盛誉。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唐·皇甫曾《韦使君宅海榴咏》。腊月:阴历十二月。古时在十二月进行腊祭,故称。榴花:石榴花。本句大意是:在寒冬腊月,如火的榴花绽红吐艳带雪盛开。石榴花品种很多,多数在夏日五、六月间开花,除火红色外,还有黄、白、粉诸色,异彩纷呈,十分可爱。腊月开放的当是四季石榴。寒冬腊月里大雪纷飞,天地一白,数枝红榴,迎雪吐芳,火红与银白相映衬,色泽是多么的绚丽,给冬天带来了生机、暖色,也给墨客骚人平添了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 皇甫曾 《韦使君宅海榴咏》宋·范成大《竹枝歌》。榴花:石榴花。石榴品种很多,大致可分果石榴、花石榴两大类。花石榴是供观赏用的,品种众多,一般开红花,千姿百态,十分耀眼。本句大意是:满山的石榴花像一片红色火焰。石榴花颜色红艳,所以咏石榴多用“火”“红”来形容。如白居易《石榴树》:“春芽细炷千灯焰”,用“千灯焰”比喻花色的红艳鲜丽;张新《榴花》:“日向午临疑喷火”,说石榴花在中午烈日照耀下像要喷火一样……。范成大的《竹枝歌》写的是满山的石榴花,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是望之如火满山红,境界宏大,景象十分壮观,故常为人所称引。
南宋诗人 范成大 《竹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