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学而》
见《论语·学而》曾子语。
日:每无。三省(xǐng醒):多次白找反省。谋:谋划,做事。信:守信。传(zhuǎn转):老师所传授的学业。习:温习.这几句大意是;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操心办事有没有不忠诚的行为?在和朋友的交往中有没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对老师所传授给我的学业有没有温习熟练?
固然“吾日三省吾身”多少有点夸张,但对于一个谨慎的人来说,经常地作一作自我反省还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青少年,更应如此,同时,为别人做事要竭诚尽力,与朋丧交往要格守信用,老师教授的知识要时常复习,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这几句可供论述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时引用,也可供鼓励青少年时引用,
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论语·几佾》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论语·雍也》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论语·先进》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论语·公冶长》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论语·八佾》更多 关于自我反省的经典语句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濯(zhuO捉):洗涤。本句大意是:甩清澈的泉水洗涤自身。永远保持一尘不染。这里以“濯清泉”比喻人的自我道德修养。可用来描写人们经常自省的行为,或者表现以进步的理论著作、文学作品等陶冶自己的情操。
唐代文学家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只要经常自我反省,严格要求自己,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清代教育家 申居郧 《西岩赘语》见宋·朱熹《四书集注·大学》注语。濯(zhuó茁):洗。心:这里指思想的器官。去:除掉。垢(gòu构):污秽,肮脏。这两句大意是:人们洗涤自己的心来除去坏思想,就像洗个澡来除去自已身上的脏东西。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多重比喻,先把自我反省比作“洗灌其心”。又把“洗灌其心以去恶”比作“沐浴其身以去垢”,这就把自我反省的必要性说得非常明白浅显,而易于被人接受。可用以自勉勉人。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四书集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