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经典语录

作品:《庄子》

作者:庄子

庄子简介:庄周,战国哲学家

《庄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1.通天下一气耳。
2.通于一而万事毕。
3.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战国·庄周《庄子·无运》。嘘(xū嘘),张口嘘气。濡(rǘ儒):沾湿,润泽。沫:口水,唾沫。这两句大意是:(鱼在陆地上)嘘着气,吐着唾沫,用来互相沾湿。《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说:泉水干枯了。鱼赴于陆地,互相以唾沫沾湿,虽见关切之情,终无济于事,还不如在江湖里各游各的好。~在《庄子》原文中,是以鱼吐沫相比喻儒家鼓吹的仁义.认为小惠相及不如相忘于浑沌。后常用以比喻同处于困境之中,彼此关怀,互相救助.但毕竟作用太小,无济于事。

4.白玉不毁,孰为珪璋。

战国·庄周《庄子·马蹄》。毁:指破开玉石进行雕琢。孰:哪能。珪璋:贵重的玉器。这两句大意是:洁白的玉石若不剖开精心雕琢,哪能成为贵重的玉器呢?~与《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汉书·董仲舒传》“常玉不琢,不成文章”意思相近,都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否则即使有很好的本质,缺少必要的条件(学习),也难以成材。

5.从心所欲,顺理而行。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按照自己想法去做,顺应事物的规律去做。

6.用管窥天,用锥指地。

见《庄子·秋水》。管:指竹管。指地:点地而量。这两句大意是:从竹管里看天,用锥子量地。作好一件工作,办好一件事,工作条件、工作方法都很重要,正如《论语》上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看天而用管,欲量地而用锥,首先是使用的工具不对,其次是采用的方法不对,因此很难达到目的,~和“管窥蠡谢”意思相近,比喻办好一件事,必须注意工作条件和工作方法。“用管窥天”也常用来比喻所见不广,见识短浅。

7.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见《庄子·刻意》。这两句大意是:一般的人重的是物质利益,而廉洁高尚的人看重的是人格名声。~写出社会生活中两种人的两种生活态度。“众人”见利忘义,利令智昏,为了个人私利不惜去干坏事,终为人们所不齿;“廉士”不贪得,不苛求,自爱自重,珍惜人格的尊严,结果会受到人们的敬重。

8.得鱼而忘荃,得意而忘言。

战国·庄子《庄子·外物》。荃(quán全):通“筌”,即鱼笱,一种捕鱼器,为长形竹笼,入口处用细竹篾编织,竹的尖端向内.鱼能人而不能出。本句大意是:捉到鱼后便忘了鱼笱。现在多用这句话形容或讽刺有些人忘恩负义,在别人的帮助下达到了某种目的,便忘了甚至反过来损害别人。

9.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战国·庄子《庄子·田子方》。步:行走。趋:小步快走。这两句大意是:老师您慢走我也慢走,老师你快走我也快走。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他曾对孔子说:“~”;又说:“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以此表示对老师的尊敬,表示自己忠于老师的学说。这种理论的实行,形成了中国学术界恪守师教,讲究师承的传统,这是一种保守的传统,使我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仅仅局限干对先秦诸子的解说,以“疏不破注”为荣。再也不求发展。此风沿袭,影响至令。此句十分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恭恭敬敬、谨小慎微、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物形象.因而在后世的传习之中。两句被浓缩成为“亦步亦趋”的成语.用以形容那种事事追随和模仿他人的行为。

10.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战国·庄周《庄子·天道》。朴素:朴,原义是未经过加工的木材。素,原义是白色的生绢。朴素,指事物保持原来的本色,不加任何人工的文饰。莫:没有什么。本句大意是:朴素,是天下没有什么能够与之争美的。战国·庄子哲学是最崇尚自然的。它认为天然的东西或保持了原始面貌的东西具有质朴的本色,因而是最美好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见到山光水色,花草树木甚至一块卵石、一只贝壳等等自然之景或自然之物,往往独具天然的风韵,比经过人类加工的东西更美。这句可供论述自然生成之美无与伦比,也可供论述保持质朴本色的重要性。

1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战国·庄周《庄子·齐物论》。是非:正确和错误。这两句大意是:它有它的正确和错误,这也有这的正确和错误。战国·庄周《庄子》在这里将世界上的事物看成“彼”和“此”,彼方是出于此方对待而来的,此方也是因着彼方对待而成的。一切理论系统相依而相生,又互为消长,所“彼系统与此系统之间各有是非。也可以认为:彼概念下的系统有一套内在的肯定与否定,那么,此概念下的系统也有一套内在的肯定与否定。可用于说明事物之间、理论系统之间的相对性。

12.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厌:厌恶,引申为“嫌”。这两句大意是:鸟兽不嫌山高,鱼鳖不嫌水深。战国·庄周《庄子》的原文是:“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罔罟之患;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则蚁能苦之。故~。夫全其形生之人,藏其身也,不厌深眇而已矣。”其本意是告诉人们:巨兽离山,不免遭到罗网;大鱼失水,蝼蚁也能侵害。鸟兽不厌高,鱼鳌不厌深,都是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以保护自己,所以人也应该有一个“不厌深眇”的藏身之地。按照庄周的理解,这个藏身之地就是隐遁于山林之间。这个意思本不足取,现在可以反其意而用之,以~比喻人也应该寻找一个适合于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以便发挥才智,干出一番事业来。

1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安心适时而顺应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悲哀和欢乐的情绪都不能侵入身心。

1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战国·庄周《庄子·遭遥游》。朝菌:一种菌类植物,传说见太阳就死。晦朔:指早晚。蟪(huì惠)蛄:一种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这两句大意是:早晨生出的菌类不到夜里就死去,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黑夜和黎明;蟪蛄只能活两季,所以它根本不知道一年的春与秋。战国·庄子以朝菌、蟪蛄作比喻,说明寿命短暂则见闻有限。现在可用来嘲讽某些人目光短浅、弧陋寡闻。

15.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战国·庄周《庄子·天运》。鹄(hú胡):天鹅。乌:乌鸦。日黔(qián前):每天染黑。这两句大意是:白天鹅不是每天洗澡才变白的,黑乌鸦不是每天染黑才变黑的。天鹅的白羽和乌鸦的黑羽都是出于天然,这是大自然赋予的本性。它们对于自己的白和黑并无喜、优之感,也不觉得有什么优、劣之别,而且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改变这出于天然的白色和黑色。~两句形象地表现了庄子的任性自然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可用以比喻物性自然不容改变也不能改变,企图改变事物的天然本性,其能是白费气力的无效劳动。

16.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

17.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腐败臭恶的转化为神奇美好的。比喻坏事变为好事,无用变有用。

18.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见《庄子·天下》。捶:通“棰”,木杖。这几句大意是:一尺长的木杖,每天取去它的一半,万世都取不尽。事物的相对性还表现在有限与无限上。一尺之捶,是有限的;但它的分割是无限的:今天取其一半,即二分之一,明天再取一半的一半,即四分之一,如此分下去,从理论上讲,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一尺之捶是有限的物体,但它却是由无限小的单位组成的,因此是相对的。可用于说明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原理和相对性的原理;也可说明对于某些问题不能求得绝对彻底的解决,只能求得相对地彻底。

19.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见《庄子·列御寇》。巧者:指心灵手巧,会各种手艺的人。知者:知同“智”;知者,聪明人,懂道理有智慧的人。无能者:即无为者,指庄子认为的得道者。这两句大意是:灵巧的人终生劳累,有智慧的人总在为各种事情忧虑,只有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的人才一无所求。这两句原义是阐发庄子虚无主义思想的,认为人活在世上,常为功名、利禄、势位等外物所累,终生忧劳,不得安宁。只有那些清净无为、物我两忘的人,因为没有追求,无所用心,所以无忧无劳,达到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绝对自由。现在多仅用字面上的意思,形容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因为会干各种事情,所以终生劳累不已。那些有知识的人,因为懂得许多道理,所以终生为各种事情烦扰心神。其有那些一无所能的人,反而显得轻松自在,无忧无虑。这些“无所求”的“无能者”,在今天看来是庸驽不足取的。

20.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战国·庄子《庄子·豫无鬼》。吠(fèi废),狗叫。这两句大意是:狗不由于善于叫唤就是好狗,人不由于善于说话就是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善叫的不一定是好拘,善说的不一定是贤人。判断一个人是否贤能,不是由他的说话来决定,而是由他的实际行为来决定,有其实则定其名。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