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名言

1.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抒怀》。位卑:指职位低下。本句大意是:地位低下仍不肯忘记忧心国事。这是陆游五十二岁时写的诗句。当时作者在范成大幕府当参议官,是个地位不高的闲职所以自称“位卑”。这首诗写他久病初愈,“病骨支离”,刚能起床就忧念国事,深更半夜还在挑灯细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其忧念国事之心,由此可见。~确是老诗人心灵的写照,今天抒写忧国情怀仍可沿用。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病起抒怀》
2.赤心事上,忧国如家。

唐·韩愈《上李尚书书》。赤心:赤胆忠心。事:侍奉。上:君王。这两句大意是:忠心侍奉君王,忧虑国事就如忧虑家事一样。君国一体这是封建时代正直的人共有的思想;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安危盛衰忧怀如焚,一方面是对君王忠贞不二。他们生活在君即是国的家天下时代,我们不必过多地苛求他们,而要看到他们爱国如家的高尚情操。这两句可用来表现封建时代忠君忧国之士的爱国精神,也可用“忧国如家”表现古今忧国忧民之人的胸怀。

唐代文学家 韩愈 《上李尚书书》
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4.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年:终年,常年。黎元:黎民百姓。肠内热:指内心痛苦。这两句大意是:自己一生都在为百姓担心忧虑,看到百姓生活痛苦,不由得叹息悲伤,心如火焚,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与广大人民同甘苦、共忧乐的伟大胸怀,可供引用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5.谁雕扣君门,下令减征赋。

唐·杜甫《宿花石戍》。扣君门:指劝谏君王。这两句大意是:有谁能了解百姓的疾苦,从而劝谏劝君王下令减轻赋税呢?当时社会,广大人民身受沉重的徭役赋税之苦,终日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杜甫深为这种状况而忧虑,但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因而希望那些有机会,有条件接近帝王的人也像自己一样理解和同情百姓,把老百姓的苦难上达帝听。这两句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同情人民,关心人民的感情。可用于表现封建社会某些有识之士忧国忧民,希望减轻赋税、改善百姓生活境遇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宿花石戍》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杜甫《春望》。浑:简直。簪(zān):古人束发为结,然后贯以针簪。这两句大意是:满头的白发越搔越稀少,简直插不住那簪子了。《春望》抒发了作者忧时伤乱的感慨,原诗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此二句写作者因忧国、伤时、恨别而头白发落。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更增一层悲哀。可化用以抒写老态。

唐代诗人 杜甫 《春望》
7.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文学家 曹植
8.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宋·辛弃疾《念奴娇》[我来吊古]。虎踞龙蟠(pán盘):像虎蹲着,像龙盘着,形容建康(今南京)地势险要。相传诸葛亮曾经称赞这里的地形是“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正因为如此,六朝都在这里建都,但都早巳先后败亡。兴亡:这里是偏义词,侧重于“亡”。这两句大意是: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在哪里呢?满眼看到的只是一片衰亡的历史遗迹。这两句自问自答,写作者“登建康赏心亭”吊古时的所见所感。其实,建康地形未变,只因为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无意恢复,以至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虎踞龙蟠”形同虚设,国家面临着败亡的危险,因此作者才兴~之叹;由出此引出的“闲愁千斛”实在也不是无足轻重的“闲愁”,而是他忧国忧民的深沉感伤。七百余年以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蒋家王朝,毛泽东同志为此写下了“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著名诗句,就是反其意而来。可见同样的地形,同样的古迹,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会引出完全不同的感慨,写诗读诗,不可不加审察。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念奴娇》
9.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

战国·屈原《九章·哀郢》。絓(guǎ挂)结:心有牵挂而忧恩郁结。思:心情。蹇(jian简)产:曲折,不顺畅。释:解开。这两句大意是:心中的牵挂、忧虑郁结成团难以解开,愁思纡回曲折纠缠重叠不能消去。这两句在原诗中是表现屈原在首都沦陷后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命运而忧虑、痛苦的,可化用以形容各种忧郁,苦闷的心情。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九章·哀郢》
10.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唐·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杜甫晚年流落蜀地,他早想着出峡北归,永泰元年夏离开成都,秋天淹留云安,次年秋天又稽留夔州,曾看到两次菊开,故言。他日:往日。孤舟一系,指孤舟长系江岸,开不出三峡。故园心:思念长安的心情。这两句大意是:丛菊开了两次仍未出峡,回忆过去而老泪横流;孤舟长系,迟迟不开,思念长安的心情牵系胸怀。组诗《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律体诗的代表作。这两句写他身居巫蛱,心系长安,饱含着深厚的忧国情思。

唐代诗人 杜甫 《秋兴八首》
11.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杜甫《登楼》。万方多难:指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灾难。这两句大意是:在狼烟四起、战争连绵的春天我来到这里,登上高楼,看到繁花,更使人黯然神伤。登楼远跳.一览万紫干红的繁花,本应十分高兴,而诗人却说这些景象使寄富在此的客人更为伤心。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加强丁诗作的艺术效果。写完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这是由于战争不息、万方多难等诸种原因造成的,先写果后写因,更有力地抒发了诗人满腹愁绪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可用以抒发流离他乡的愁恩及对国事的忧虑。

唐代诗人 杜甫 《登楼》
12.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宋·苏洵《管仲论》圣贤之人不会因为躯体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但是他会为国家的兴衰而忧虑!

北宋散文家 苏洵 《管仲论》
13.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

宋·陆游《春日杂兴》。野老:身处田野的老百姓。流民:流离失所的人。动心:指触动忧国忧民之心。这两句大意是:自己是一个田野老人,对国事已没有什么责任,可是看到路上有流离失所的人,还是要动忧虑之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己经离开仕途、闲居家乡的“野老”,陆游本来已经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了。可是,当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人,即令已经无“位”,仍然忘不了忧国忧民。所以当他看到“路有流民”时,不禁怦然心动。这里动的不仅是恻隐之心,而且是忧国之心。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春日杂兴》
14.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逋《省心录》忧虑国事的人,不会考虑他自身的安危,爱护民众的人,不会欺瞒他的上级.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1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在……之先。这两句大意是:忧在天下人忧患之前,乐在天下人安乐之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表现出范仲淹时时处处不忘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宏大抱负。这种以天F为己任,不计十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忧乐观和浓重的忧国爱民意识,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应当继承和发扬范仲淹这种无私精神。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岳阳楼记》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