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名言

16.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见唐·杜甫《又呈吴郎》。征求:征敛。戎马:原指战马,此处指连续多年的战争。这两句大意是:已经听到扑枣老妇诉说她因赋敛而贫穷彻骨.又联想起十多年的战乱,使人民流离所,生活没有保障不禁潸然泪下。本诗借劝吴郎让西邻的寡妇来家扑枣度饥,抒发其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此二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全诗的顶点。作品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浅及深地抒发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由贫穷寡妇扑枣度日,联想到广大人民的贫困,进而想到十多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感情激昂,手法别致。可用以抒发对战乱的不满,对人民的同情,表现一个忧国忧民的士大夫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又呈吴郎》
17.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见清·林则徐《塞外杂吟八首》其一。这两句大意是:我与山神相对苦笑,我头上的白发与它头上的积雪都很难消除。鸦片战争失败,作为一个积极的抗战派,林则徐被放逐新疆伊犁,在嘉峪美至伊犁途中写下了这首诗。看到无山峰峦皑皑积雪,手摸自己为国运而憨自的前头银发,感到它们都是一样地难以消除,不由得为之苦笑。诗句抒发了他为国而忧,为民而忧的满腹愁怨和愤懑,表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情怀。诗句把积雪之白与头发之白融合一体,以积雪难消、自发难除,喻心头苦闷难释,风趣而巧妙。这种物我相类,借物抒怀的方法值得学习。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塞外杂吟八首》
18.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南宋诗人 曾几
19.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20.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2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凳兀(wu误):突然。见(xian县)z:同“现”,出现。庐:房屋。这两句大意是:什么时候这样的高楼大厦能突然出现在眼前,那么即使独有我自己的茅屋破掉、使我受冻而死,我也心甘情愿,感到满足!这两旬在原诗中,是紧接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写的,进一步抒发了诗人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精神。这种伟大理想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千百年来打动丁无数读者的心灵,使诗人赢得了广泛的尊敬与景仰。今天边防战士“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豪壮誓言,是诗人这种无私精神在新形势下的反映,基本思想和这两句诗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可供引用表现为了人民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唐代诗人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2.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要妙:亦作“要眇”,美好。工:精工,精巧。这几句大意是:歌颂升平的声音显得淡薄,而抒发愁思的诗歌常写得美妙;表现欢愉之情的作品难以写得精工,而描写穷苦困顿的作品容易写好。韩愈这几句话道出了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翻开一部中国度学史,虽不乏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之作,但感人至深的还是那些感时伤世、抒发忧国忧民愁思的作品。描写愉悦之情的像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那样的上乘之作,实属少见,而脍炙人口、比比皆是的则是抒写穷苦与愁恨的作品。这大概与我国古代社会乱离,民生多艰,知识分子大都具有忧患意识有关。

唐代文学家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
23.曾令王朔感动的十个短篇小说:《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的故事》、《忧国》、《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颈刎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王朔不爱看什么: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读白,不爱看怎么做生意怎么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病人和赶时髦的女青年之间。当代作家 王朔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