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言

1.言而无实,罪也。

见唐·柳宗元《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无实:不符合实情。这两句大意是:说出的话不符合实际情况,那就是罪过。说话要符合实际情况,如果言过其实并因此而造成错误,那就是自已的罪过,这两句可用于说明说话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也可用于斥责言过其实的人形同犯罪。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上桂州李中丞荐卢遵启》
2.罪恶靠隐瞒为生。古罗马诗人 维吉尔
3.良心是罪人的地狱。英国二战时陆军元帅 詹·蒙哥马利
4.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其:岂,难道。辞:指理由。这两句大意是:想要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找不到借口吗?晋献公死后,晋冒发生内乱。大夫里克等立公子重耳为国君,后东周大夫周公无忌又扶持太子申生为君,就是晋惠公。惠公即位后,就赐死里克,里克临死说了~的话。孔颖迭解释这句话为“言君今欲加臣之罪,其畏无辞以罪臣乎!”~今多写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用以谴责那些随意罗织罪名,造借口,诬陷别人的人。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十年》
5.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百姓本没有罪,因身藏璧玉而获罪。原指草民不能私藏宝玉,一个小草民没理由有宝玉,除非盗取抢劫。后亦比喻有才能、有理想而受害。我们可以看到,《左传》的意思是,自己不要贪图财宝,可以免祸,但是,绝对不是说毫无原则地把自己的所有财宝都送给别人;别人如果贪图财宝,也许一开始能得逞,但是,如果不知满足,也就必然招来祸患。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怀才其罪”,甚至“怀色其罪”等等。财宝、才华、美貌本身都没有罪过,然而心术不正的人总是想要摧毁或者抢夺。所以如果你怀壁、怀才、怀色等等,应该像虞叔后来对待虞公那样把那些觊觎你的人打跑。相似的一句话是《周易·系辞上传》中的:“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张尔岐先生说:“如慢藏而不知防者,是教人使盗;冶容而好自炫者,是教人以淫,何莫非自致哉!”但是这其实是形容阴暗小人的思想。如果是家家不用锁门过夜的日子,慢藏为什么要防盗,如果没有色狼,为什么冶容者不能自炫!说到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让那些贪图财宝、嫉恨有才有色之人的人无法得逞,而不是一味的让优秀的人隐藏自己、伪装平庸。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春秋左传·桓公十年》
6.他人有罪,我也有罪。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7.任何地狱都吓不住罪犯。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 托·霍布斯
8.人们通过罪恶得到光明。 埃·哈伯顿
9.懒惰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前苏联教育家,作家 马卡连柯
10.罪恶是不会作茧自缚的。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11.有些罪恶与美德是近邻。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12.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正论》
13.得志万罪消,失志百丑生。

宋·李觏《感叹》。得志:实现了志愿,多指满足了名利的欲望。这两句大意是:人一旦得了志,有了权势和地位,一切罪恶也就消失了;一朝失了志,没有权势和地位,各种各样的丑事和罪名也就生出来了。作者这两句诗慨叹当时的弊俗,却也道出了一种社会现象。

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李觏 《感叹》
14.只要人活着,罪恶就存在。波兰作家,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莱蒙特
15.没有动机的犯罪不是犯罪。古罗马哲学家 塞内加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