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魏源《默觚·治篇十二》。受言:接受别人的意见。本句大意是:君子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虚怀若谷,善纳人言,可以增进人的聪明才智;而自以为是,闭目塞听,将使自已成为孤陋寡闻的庸人。~之言值得采纳。
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默觚·治篇十二》见宋·朱熹《四书集注·论语·学而》注语。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四书集注·论语·学而》见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这两句大意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此名句是魏征劝告君王纳谏的著名格言,东王符《潜夫论·明暗》就曾说过:“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魏征概括成“~”,词句简洁精警,发人深省。两句从“明”、“暗”两种不同效果,说明应“兼听”,不能“偏信”。只有兼听,才能全面了解情况,明辨是非,作出正确判断;而偏听偏信很可能会上当受骗。尤其是对于不同意见,更应认真听取,这样才能免于失误。可用以劝诫人们特别是领导应广泛听取意见,克服片面性。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汉·班固《汉书·谷永传》让人坦率地提意见的风气形成了,则四方的许多贤者就会不远千里而来。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谷永传》宋·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状:描绘。见(xìàn现):同“现”。这两句大意是:描绘难于叙写的景色,让读者觉得过景色像在眼前;含有表达不尽的意思,让读者感到在字面之外还有更深的涵蕴,引起无限遐想。虽然要作到~是极其困难的,文学史上只有那些最杰出的篇章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但它又是历来的文人墨客穷毕生精力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这两句可供论述诗文创作应力求描写精彩、寄托遥深时引用;也可用于赞美那些优秀的诗文作品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六一诗话》晋·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膏肓(huāng荒):心的下面部分为膏,心脏和膈膜之间为肓,指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狐疑:疑惑不决。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这几句大意是:治疗病入膏肓的人,必须服用苦口之药;让疑惑不决的人作出决定,一定得告诉他听起来不那么舒服的话。病入膏肓,须下重药,苦口才能治病,否她就会有生命之忧;遇事多疑而寡断,须以逆耳之言告之,使之痈下决心。~以巧妙的比喻,说出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要治好病,就不能怕吃苦药;要办好事,就得听逆耳之言。若贪食甘口之物.喜听顺耳谀词,不仅一事无成,反而有生命之忧。可用以说明应正确对待不同的意见,
西晋文学家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