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蓑(suo梭):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任:放任,听其自然。本句大意是:披一件蓑衣,坦然自得地在风风雨雨中度过一生。在这首词的前面,苏轼写了个小序,说他这一天到沙湖去,中途遇雨,因无雨具,同行者都很狼狈,“余独不觉”,不久天又放晴,有感而写了这首词。上阕是:“莫昕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对照小序,雨声穿林打叶,作者拄着竹杖、穿着芒鞋从容徐行应是实情,而那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谁怕?~”则已超出了当时的具体环境,这里的“烟雨”,指的是作者“平生”已经遭遇和可能遭遇的政治风雨。不久前,作者在“乌台诗案”中身陷囹圄,政敌必欲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好不容易获释,又被贬谪到黄州,当了个行动不自由、“不得签书公事”的罪官,对苏轼来说,这场政治风雨几乎给了他毁灭性的打击。但苏轼的性格旷达超,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政治上的风雨,他都以“莫听”的态度来对待,听之任之,只管走自己的路。有什么可怕的呢?~!正是这种旷选的胸怀,使他一生中度过了许多险恶的政治风浪,始终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文学上创造了不朽的业绩。这一句以自然风雨象征政治风雨,表现了一种身处逆境而傲然不屈的精神,是苏轼处世态度的形象写照,其意境及手法均可借鉴。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定风波》唐·钱珝不要担心路途太遥远,自然有风吹着帆把你送到
唐代诗人 钱翊宋·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shēn申)横:参星打横。斗转:北斗星转向。三更:一夜分为五更,三更即半夜。苦雨:久下不停的雨。终风:整日刮的风。解:知道,理会。这两句大意是:参星打横,北斗移位,长夜将到三更;久久不停的风雨似乎也懂得为渡海的人着想,露出了晴朗的天色。深夜欲渡海,又值苦雨终风时分,环境之恶劣可知,然而诗人却从风雨知人意着笔,写出了一种幽默的意趣。联系到诗人长期遭贬海南,此时才获赦北归,我们不难从中体察到他那乐观而倔强的性格。这两句可用以叙写夜半雨止之天色,也可用以表达虽备受困苦而终度难关的乐观精神。
北宋文学家 苏轼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四时:春、夏、秋,冬。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两句大意是:一年四季都有花开不败,四时八节总有绿草长青。此二句可从两方面去理解:或者形容南方气候炎热,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青草;或者说明大自然四季都有花草,不必伤春悲秋,徒增苦恼。可用来形容四季长青的自然景色,表现一种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清代文人 李汝珍 《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