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名言

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唐·王勃《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冯唐”句:冯唐,西汉人,文帝时拜车骑都尉,景帝时出任楚相,后被免,屈居郎官小职。武帝立,有人推荐他,时已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故史称“冯唐白首,屈于郎署。”“李广”句:李广,汉武帝时名将,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余次,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却始终投有立功封爵,最后被逼自杀。这两句大意是:冯唐老了已不能任职,李广多舛难以立功封爵。王勃是以冯唐、李广自况,说明身处逆境,才高命乖。现在可借以比喻政治上不得意而年纪已老,或很有才干却得不到提拔的人。

唐代诗人 王勃 《滕王阁序》
2.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唐·白居易《寓意诗五首》其一。寓意诗:等于现在说的寓言诗。地:本指生长树木的土地,借喻社会。尔:你。材:指豫章可作栋梁之材,借喻人才。天:借喻朝廷天子。时:机会。这两句大意是:社会上虽然生了你这栋粱之材,而朝廷天子却不给你施展才能的机会。寓言诗的特点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是一种诗歌形式。在言论不自由的社会里,作家常采用寓言的形式曲折地表达思想,作隐蔽的斗争。白居易被贬,做了左赞善大夫的闲官,这组寓言诗当是初闻被贬时所作。~两句以豫章自喻,情隐语悲,表达了地生我材,天不与时的愤怨。

唐代诗人 白居易 《寓意诗五首》
3.水小池窄狭,动尾触四隅。

唐·白居易《放鱼》。四隅(yu余):四角,四边。这两句大意是:(被贬官江州时,地小官微,无由施展才能)好像是一条大鱼被置于狭小的池中,每一游动,尾巴就会触到池边。以鱼大而池小来比喻地小官微,表现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很贴切。可用来形容受条件限制,无由施展才能的处境。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放鱼》
4.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宋·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忍:忍心,这里有硬着心肠的意思。浮名:指虚浮的功名。浅斟(zhēn真)低唱:指与歌妓、乐工一起饮酒吟唱。斟,往杯子里倒酒。这两句大意是:忍心把虚浮的功名,换成了在歌楼妓馆中喝酒唱曲的浪漫生活。柳永是一个“才子词人”,但参加科举考试却榜上无名,落第后,他在歌楼妓馆中寻访知己,过着“偎红倚取”、“浅斟低唱”的放浪生活。他对自己的怀才不遇忿忿不平,内心是痛苦的,辛酸的。这两句就是抒情主人公的不平之鸣,反映了满腹的牢骚和酸楚。

北宋词人 柳永 《鹤冲天》
5.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见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知音:相传楚人钟子期通晓音律。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品道:“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子期品道:“汤汤乎若流水。”子期死而伯牙绝弦,不复演奏(见《吕氏春秋·本昧》)。这两句大意是:想取出鸣琴弹上一曲,遗憾的是无知音欣赏,又有谁能解此中昧呢?这是诗人夏日纳凉时的怀人之作。时值夏夜水亭,明月东上,炎退暑消,荷风送香,竹露滴响,诗人多么希望能与友人共度良宵。可是友人不在身边,纵有操琴雅兴,却无知音之人,顿时兴味索然,一股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此名句可借以抒发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怅恨心情。

唐代诗人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6.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见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这两句大意是:大道像青天那样宽广,唯独我却没有路可走。在写作上,这两句有三点值得注意:一,用道路像天一样宽广作为走投无路的反村,突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二,它是这首诗的开头,起势突兀,破空而来,使心中郁结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同时还能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三,它既是赋的手法,也是比的手法,使人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

唐代诗人 李白 《行路难三首》
7.芳菲不相投,青黄忽改色。

《古诗·桔柚垂华实》解释:芳菲:指桔柚色香。相投:指投合人们喜爱。借桔柚叹息自己怀才不遇,久搁而变色。

无名氏 《古诗·桔柚垂华实》
8.良骏败于拙御,智士踬于暗世。

晋·葛洪《抱朴子·官理》。御(yù预):驾驶车马的人。踬(zhì描):被绊倒。这两句大意是:良马失败于拙劣的驾御者,才智之士羁绊于昏暗的世道。好马须有良御,智士须逢明世。再好的马遇到拙劣的骑手和御手也跑不快;再有才智的人生在暗世也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不能有所作为。这两句以“良骏败于拙御”作比兴,通晓易明地揭示了“智士踬于暗世”的悲剧。这种以浅比深的说理方法可以借鉴。可用这两句揭示智士不能有所作为的原因,也可用以抒发智士逢暗世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感叹。

东晋医学家,道教学者,炼丹家 葛洪 《抱朴子·官理》
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战国·屈原《离骚》。忽:迅速。淹:久留。代序:指季节更相替换。这两句大意是:时光匆匆流逝啊,一刻也不久留,春去秋来,更相替换,年复一年。这是屈原有感于日月空流,自己无法施展政治抱负而写下的伤时名句。名句记述诗人的感受,为抒发怀才不遇的强烈感情张目。~看似客观描写,实际上潜蕴着主观情志,含而不露,耐人品味。

战国时期爱国主义诗人 屈原 《离骚》
10.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唐·刘长卿《别严士元》。青袍:唐代八品九品的小官穿青色的官服。这两句大意是: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告诉他们:我现在还穿着青色袍服,前程已经被耽误了。这两句和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相似。王诗是表示白己表里澄澈,光明磊落;刘诗是失意者说的牢骚话,借以抒发心中的怨愤,这种托人告语,借以抒情的表现手法,可以学习借用。

唐代诗人 刘长卿 《别严士元》
1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箸(zhù助):筷子。茫然:渺茫而无着落的祥子。这两句大意是:放下杯子和筷子不饮不食,拔出宝剑看着周围的一切,心里茫茫然。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有可能被任用的时候,却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在离开长安时,诗人写下了《行路难》三首,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这两句写的是在友人送别宴上的情况。诗句通过鲜明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他激动不已的心情。“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澈愤。可化用来描写失意时或对某事虽有不平,却又无可奈何时的激动心情。

唐代诗人 李白 《行路难》
12.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唐·李白《粱甫吟》。白日:喻君王,精诚:赤诚忠心。杞国忧天:据《列子·天瑞篇》记载,春秋时,杞国有人担心天塌下来,愁得寝食俱废。这两句大意是,皇帝不体察我对国家的至诚至忠,一片丹心,反说我是杞人忧天。《梁甫吟》是李白被唐玄宗“踢金放还”,离开长安后的抒愤之作。一两句直抒胸臆,把自己精诚忠贞、一心报国却不被理解,反被视为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强烈忿懑,一股脑儿倾诉出来。怀才不遇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激愤,种种复杂感情都包含在这气势奔放的诗句之中,使读者仿佛感知到诗人胸中有一颗火热滚烫而激荡不平的心。

唐代诗人 李白 《粱甫吟》
1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唐·李白《将进酒》。这两句大意是:自古以来睿智彻悟之人总会感到寂寞,唯有寄情诗酒者能留下个好名声。此二句抒发诗人心中深广的忧愤。他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实则是说自己“寂寞”,因他常以管仲、诸葛武侯自比;既然是感到“寂寞”,自然要长醉不复醒,自然崇尚饮者,说“惟有饮者留其名”。诗句集中反映了诗人“赐金放还”之后的愤懑及感慨。

唐代诗人 李白 《将进酒》
14.苦吟莫向朱门里,满耳笙歌不听君。

唐·郭震《蛩》。蛩(qióng穷):蟋蚌。苦吟:苦心吟唱,这里以拟人手法,将蟋蟀之呜叫声比作诗人在苦心吟诗。朱门:指富贵之家。这两句大意是:不要向富贵人家去苦心吟唱,因为富贵人家耳中充满着笙歌之声,他们是不会听你的吟唱之声的。作者采用拟人手法,以忠告蟋蟀的方式讽刺富贵人家笙歌满耳的豪奢生活,委婉地吐露出下层文人的牢骚不平,立意新颍而手法奇妙。可用来抒写封建社会的文人因自己的艰苦劳动不为上层社会所重而产生的不平情绪。

唐代诗人 郭震 《蛩》
15.横玉声中吹满地,好枝长恨无人寄。

宋·晏几道《蝶恋花》[千叶早梅]。横玉:指横吹玉笛。吹满地:指《梅花落》笛曲,暗喻落梅。无人寄:借用南朝陆凯从江南折一枝梅花寄给友人范晔的典故,这两句大意是:在横笛《梅花落》的曲子声中梅花纷纷落地,好梅枝无人折以寄远,使人长恨不已。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梅开,下片写花落。下片是:“一捻年光春有味,江南江北,更有谁相比。~。”词中所写的江南江北没有什么花可与伦比的落梅,正是不合时俗的作者自我形象的生动写照。小晏写梅吟志,寄托着怀才不遇的感慨及孤傲不群的性格。

北宋词人 晏几道 《蝶恋花》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