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名言

16.乐太盛则阳益,哀太甚则阴损。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17.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贪:贪婪。忿:愤怒。蹶(jué决):失败,挫折。这几句大意是:贪婪就会多犯过失,愤怒就会多有灾难,急躁就会多受挫折。贪婪、易怒和急躁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错误。可用于劝诫修身。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18.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史记》
19.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明·王守仁《传习录》上。这两句大意是:栽种树木一定要在根部培土,树立美德一定要加强内心的修养。美德的树立,优秀品质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须从根本上着力培养,只有从小不断加强思想修养,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天长日久,潜移默化.才会树立优良的品德,就像种树必须培土固本,删除旁枝一样。所以作者说:“~。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德之盛,必于始学时去夫外好。”可供论述如何修身时引用。

明代文学家 王守仁 《传习录》
20.有人问我修身法,只种心田养此身。吕岩又名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 吕岩
21.修身遵曾子三省,从政秉周官六廉。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
22.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宋·欧阳修《左氏辨》。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修身:使自身品德修洁。正:端正,此处用作动词。容:容貌仪表。这两句大意是:君子提高自身修养的方法是;对内,使自己的思想端正;对外,使自己的仪容整洁。判断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高低,思想端正自是一个重要标准,而容貌仪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很难想象一个蓬首垢面、衣冠不整的人有很高的修养,因此现在提倡“五讲”、“四美”还有“仪表美’的一项。本名句可供论述培养个人优良品德时引用。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左氏辨》
23.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四书集注·孟子集注》
24.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唐·韩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进行修炼的人,首先要纯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纯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唐代文学家 韩愈 《原道》
2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26.处世须存心上刃(忍),修身切记寸边而(耐)。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
27.不修身而求今名于世者,就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南北朝教育家和文学家 颜之推
28.欲理会七尺,先理会方寸;欲理会六合,先理会一腔。

明·吕坤《呻吟语》要想知晓自己的七尺之躯,必先知晓自己的方寸,心灵;要想知晓天地六合,必先知晓自己的身体。其实,要想知道宇宙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要知道我们自身的规律特性就可以了。而主宰七尺之躯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灵,所以,要想管理好自己的身体,就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心正而后身修”的道理。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呻吟语》
29.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汉·扬雄《法言·修身》。轻:轻浮。辜:罪。貌:容貌.举止。好:喜爱.嗜好。淫:邪,乱。这几句大意是:言语轻浮就会招来忧患,行为轻薄就会招致犯罪,举止轻浮就会带来耻辱,嗜好轻薄就会导致淫邪。扬雄的修身“四轻”说是他修身“四重”说的另一面,当今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西汉学者 扬雄 《法言·修身》
30.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明代文学家,思想家 吕坤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