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名言

3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司马迁
32.要尽可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俄国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33.热爱自己的祖国是理所当然的事。德国诗人 海涅
34.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法国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
3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唐·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河湟地:指黄河、湟水两流域。《新唐书·吐蕃传》:“渔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故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不拟:不打算。这两句大意是,不收复被西戎盘踞的唐王朝的河湟地带,就不打算回头望一眼自已的故乡。唐朝进步的边塞战争以保卫国家,反对侵扰为目的,反映这类生活的边塞诗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进取精神。令狐楚这首诗:“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就使我们看到一种为国家为民族不借牺牲个人一切.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忠贞精神,令人感奋不已。

唐代诗人 令狐楚 《年少行四首》
36.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宋·杨万里《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一。桑干:即永定河上游的桑干河,在今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古人认为过了桑干河就到了塞北边境。中流:指淮河中流。绍兴和议规定宋、金以淮河中流分界,界河以北全部割让给金。这两句大意是:何必到桑干河才是遥远的边境呢?淮河中流以北就是天边了!公元一一八九年冬,杨万里奉南宋王朝之命,去迎接金廷派来的使者。舟入宋,金分界的淮河,他触景伤怀,写下了以《初入淮河》为题的四首绝句,诗句以地理上的近反衬意念上的远;从地理上来看,桑干是远的,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区却只是一水之隔,近在眼前;可是一条淮河却分隔着两个朝廷,原来的内河今已成了界河;原来的中原腹地,如今已成了异域,就像远在天边一样。在~的慨叹中,反映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流露出一种沉痛的感情。今天面对那种人为的“国境线”,仍然可以抒发这种感慨。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
37.放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宋·苏轼《闻洮西捷报》。放臣:苏轼时因“鸟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天颜:指皇帝的面容。这两句大意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亲见皇帝欣喜的面容,但惊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似因闻捷报而都“回春容”。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九月,陆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种谔在米脂寨击破侵扰宋境的西夏军八万人,获马五千匹,十月又攻下米脂寨,进驻银川。贬官黄州的苏轼听到从洮西传来的捷报,喜不自禁,遂写了这首诗。虽然作者身为放臣又时值冬天,但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周围的草木都充满了盎然生机。草木无情,尚知为捷报传来而“回春容”,何况有感情的人呢?作者用感情移入法.借草木之喜写人之喜,把一片爱国忠君之情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北宋文学家 苏轼 《闻洮西捷报》
38.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

宋·林逋《省心录》忧虑国事的人,不会考虑他自身的安危,爱护民众的人,不会欺瞒他的上级.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省心录》
3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如果。以:与。这两句大意是: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以生命相许,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民族英雄。他在兴修水利,禁止鸦片诸项事业上为国为民立下不朽功劳,也因此而屡遭贬谪。本诗就是他遭贬赴戊登程时留给家人的。~表现作者不计个人祸福,赤心爱国的高尚情操.读后令人感奋。

晚清官员,民族英雄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0.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清·梁启超《读陆放翁诗》。集:指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亘(gèn)古:从古到今。放翁:陆游之号。这两句大意是:陆游的诗集中十分之九写的都是从军报国的欢乐,自古以来称得上男子汉大丈夫的要数这位陆放翁。陆游生当宋金对峙时期,宋王朝的江山多半归于金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一隅,陆游毕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立志投笔从戎,效命疆场,以杀敌报国为人生乐事,他诗集中的绝大多数作品就抒写了这种昂扬的斗志,所以梁启超读完他的诗集后赞扬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锖尽国魂空。~”,在对比中对陆游的爱国抱负和斗争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读陆放翁诗》
4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南宋·陆游《书愤》我要是年轻的时候知道世事这么艰难,还不如趁着年轻去帮助国家收复失地,建功立业 ,也饱含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书愤》
4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见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鲈(lú卢)鱼:一种体侧扁,嘴大,鳞细,肉味鲜美的鱼。脍:把鱼肉切细。“尽西风”二句:《晋书·张翰传》:张翰,吴中人,在洛阳居官。“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几句大意是:请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脍多么味美,尽管现在西风已经吹起,张翰可曾归去?(言外之意是:我不愿学张翰那样忘怀时事,心系桑梓,见西风起就弃官归乡。何况北国早已沦陷,我这个“江南游子”已经无乡可归了。)在中国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固执的“厚土”观念,受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土轻迁,故乡之情特别浓厚。因此,在中国文学中,桑梓之念,莼鲈之思,故乡明月,霜鬓乡音已成为历久不衰的主题,思乡怀归之情成为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感情。而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表示自己为了抗金复国,以国家时事为重,不以家乡为念,不愿学习张翰那样弃官归乡,希望有所作为,一片赤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借典故言志,不仅经济笔墨,丰富词的形象性,而且能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仍可借鉴。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
4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见宋·陆游《示儿》。元:同“原”。九州同:指全国统一。这两句大意是:死后原本知道万事皆空,只伤心看不到全国统一。这是陆游的临终绝笔。陆游享年八十五岁,毕生以抗金复国为素志,但却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弥留之际,他明知死后万事皆空,一切都不以为念,唯一的遗恨仍是“不见九州同”。诗句以质朴的语言倾吐生死不渝的爱国热忱,感人至深。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示儿》
4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见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之二。遗民:此指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区的人民。胡尘:指被金人占领后烟尘弥漫的中原地带。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这两句大意是:遗民在异族统治下哭干了眼泪,引领南望宋王朝的军队又苦等了一年。这首诗写于公元一一九二年,离北宋灭亡已经有六十五个年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宋王朝苟且偷安,不图光复,遗民们的爱国之心却不能泯灭,他们在敌占区一年年,一代代地盼望着王师北伐,盼望着回到故国的怀抱,等待他们的却是失望接着失望。他们的眼泪都哭干了,却依然见不到“王师”的踪影。宋王朝早已把他们遗忘,而他们却还在年复一年地盼望着。透过这样一幅令人心碎的典型景象,陆游讴歌了广大遗民的爱国热忱,谴责了南宋王朝的投降国策,也表现了自己深沉的感慨。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5.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

见明·海瑞《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经国:治理国家。衽席:寝处之所,这里是安居乐业的意思。这两句大意是:大丈夫志在把整个国家治理好,希望天下的人都能够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海瑞是明代刚正不阿的清官,~表现他一心为国,志在天下的爱国精神和远大怀抱。写爱国抱负时可以引用。

明朝清官 海瑞 《樵溪行送郑一鹏给内》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