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的名言

31.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地形篇》。天:天气变化。地:地理形势。这几句大意是:在战争中,能准确地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就能取胜而不会有危险。若能进一步掌握天气变化和地理形势,胜利就不可穷尽,就完全有把握取胜。了解敌我情况,就作到了“知人”;了解天气、地理情况,就作到了“知天”、“知地”。作到了“三知”,就掌握了天时、地利和人情,依据这几方面的情况制订作战计划,就有把握取得战争的胜利。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地形篇》
32.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

陈:同“阵”。国内不和睦不能出兵,军内不和睦不能交战。

战国初期军事家 吴起 《吴子·图国》
33.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战国时期军事家 尉缭 《尉缭子》
34.进,路也;退,路也;左,路也;右,路也。战国时期军事家 孙膑 《孙膑兵法》
35.实而示之以虚,以我之实,击彼之虚,如破竹压卵。 无名氏 《草庐经略·虚实》
36.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见《孙子兵法·虚实篇》。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虚实篇》
37.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计篇》。兵:用兵,战争。察:慎重考虑。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所著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这几句概述了孙子对战争的态度。《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成公十三年),孙子不仅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而且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多少人的生死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因而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易发动战争,也不可对战争掉以轻心。可以此二句对战争的态度。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计篇》
38.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九地篇》。兵之情:用兵的情势。不虞:意料不到。不戒:没有戒备的地方。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情势就是要迅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动手,走敌人意料不到的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兵贵神速”(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打仗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要在敌人的长处未发挥出来时,迅速、勇猛地冲上前去,以我所长攻敌所短,把敌人全部消灭之。兵贵神速的原则,也可借用于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说明行动迅速,不失机遇的重要性。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九地篇》
39.凡军欲其众也,心欲其一也;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

三军:旧指上军、中军、下军,或左军、右军、也泛指全军。凡是军队都希望人多、思想一致;全军一心,就可令行而无敌于天下。

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论威》
4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谋攻》。这几句大意是:自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谋攻》
41.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地形篇》。这几句大意是:对待士卒像婴儿,士卒就可以和他一起去跳急流深谷;对待士卒像爱子,士卒就可以和他一起去战场赴死。“用兵之道,抚士贵诚”(见《资治通鉴·唐纪》)。只有真正关心爱抚士卒,才能使之与自己赴汤蹈火。常言说“打虎全凭亲兄弟,上阵还靠父子兵”,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此几句说明将帅关心士卒部下,他们就会在沙场上奋力死战。能否做到爱兵如子,可作为择将的标准之一。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地形篇》
42.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山河。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43.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谋攻篇》。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这两句大意是: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它表现了孙武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它仍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了解主、客观两方面的情况,忌带主观片面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把事情办好。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谋攻篇》
44.盖古者兵法起于井田,自周衰,王制坏而不复。至于府兵,始一寓之于农。国学大师,历史学家 陈寅恪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4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计篇》。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计篇》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