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名言

16.禁微则易,救末者难,人莫不忽于微细,以致其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微:细小,指事物的开端。末:指事物的终结。忽:忽视。致:导致。这几句大意是:禁某事于开端容易,抢救在终结时就很困难,人都是忽视细微的小事,才导致(错误)变大。小节易制,大错难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形成、发展,终止的过程,所以要从细节开始,防微杜渐,免得酿成大错。也就是说,从量变的开始阶段就人手矫正,才不会引出质变的不可救药的后果。可用于谋事、劝诫等。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丁鸿传》
17.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蝼蚁:蝼蛄和蚂蚁。突隙:烟囱上的裂缝。烟:一作熛(biāo标),飞迸的火苗。这几句大意是: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不拘小节,不重微害,不在小处注意消除隐患,最终必酿成大祸。成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即来于此。可用于劝诫人们立身、处事要防微杜渐,防患于萌芽状态之中。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韩非子·喻老》
18.坏崖破岩之水,原自涓涓;干云蔽日之木,起于青葱。

宋·王安石《风俗》。坏崖破岩:毁坏崖岸冲破岩石。涓涓:细小的水流。干云:触及云彩。木:树。青葱:指幼嫩的树苗。这几句大意是:冲毁堤岸破坏岩石的大水,其源头是细小的水流;高耸入云、遮蔽天日的大树,起始于幼嫩的树苗。涓涓细流,汇成坏崖破岩之水,幼小嫩苗,长成干云蔽日之树,说明自细小处禁防修饬容易,一旦形成大势,则无能为力。可用于说明防微杜渐免遭不测的道理。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王安石 《风俗》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这两句太意是:不要认为是小错就去作了.也不要认为这件善举很小,不值得一作而不作。~是刘备临死时谆谆嘱咐儿子刘掸的话,意思是:对邪恶的事情,不要以为是小事一桩,无关大局,而不加以防范;小恶所积终将酿成大祸,到那时再后悔就来不不了。对于善行、好事,也不能认为意义不大,不值得一作。只要一件一件做好事,就能“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劬学》)。可以这两句说明对坏事应防微杜渐.对好事应从小处作起。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20.勿轻小事,小隙沈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勿轻小人,小人贼国。

周·尹喜《关尹子·九药》。轻:轻视。隙:细缝。沈(chén陈)同“沉”。贼:害。这几句大意是:不要轻视小事,一条小细缝就可能导致沉船;不要轻视小事物,小小的毒虫会致人于死命;不要轻视小人,小人会损害国家,招致亡国。这几句以生动的比喻,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切勿轻视小事。为人处事,应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与人相交,尤应提防奸佞小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用于劝诫,十分恰切。

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尹喜 《关尹子·九药》
21.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法句经》 《法句经》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