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满的名言

31.生活变成了算术,不断加呀,乘呀,算来算去,算了又算,数学和数目没完没了,像一个大漩涡。这个大漩涡把人的最后一点家当也都席卷而去,吸入那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深渊……奥地利作家 茨威格
32.唉,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活的?谁是称心如意的?就算当时遂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来吧,孩子们,收拾起戏台,藏起木偶人,咱们的戏已经演完了。英国作家 萨克雷
33.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会对于当时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一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来,而其所作所为便得出了结果。 麦尔顿
34.在年轻人中间,有着不满,有着愤怒的、激昂的谈话。但待后来他们做了成年人,娶了亲,在他们心里增满忧愁的时候,他们那散漫着的青春的怒火,收敛起来,成为剧痛的失望,成为深刻到不能言喻的反感。美国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赛珍珠
35.谁的情感无法张扬,谁在陌生的房故作勇敢,谁在夜晚害怕腐烂,任呼吸突然变得野蛮,把这一副肩膀挡掉一点遗憾,看似一双翅膀躲啊躲已经黑暗,我们不懂这样一旦欲求不满,之后感伤之后再算,之后再算…台湾女诗人,散文家 席慕容
36.我们必须以现实做出发点,我们既不能象孙行者的摇身一变,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翻个筋斗到天空里去,那么我们只有向前干的态度,只有排除万难向前奋斗的一个态度……现实就根本是有缺憾的,必然是不完全的,必然是有着许多不满意的,甚至必然是不着许多令人痛心疾首的,我们既不能逃避现实,就不能逃避这种种,就只有设法来对付这种种;一个人或少数人来对付不够,就只有设法造成集体的力量来对付。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 邹韬奋 《韬奋文集》
37.信仰在于心连心地拥抱世界,在于不满足于感觉的灰尘。一个理智的人与一个有信仰的人对世界的看法是不相上下的,正如一个好色的人和一个占有女人的人是半斤八两的。整个人生是一幕信仰之剧。没有信仰,世界顿时就毁灭了。坚强的灵魂在驱使时间的大地上前进,就像“石头”在湖上漂流一样。没有信仰的人就会下沉。没有信仰的人活着是没有思想的:他的思想向往堕落,而他的身体还在思索,正是这种思索拯救了他。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罗曼·罗兰 《罗曼·罗兰回忆录》
38.我们也是误打误撞进入影视圈的。我早期小说发表后,就被导演陆续拍成电影。起初看到我小说中的人物活生生地出现在银幕上,的确是一种奇异的经历。但是我对导演的改编很不满意,比如,把“婉君”的身份由“童养媳”改成了“表妹”我和平先生都是狂热的“电影疯子”,想到“自己总比较懂得如何疼自己的孩子”,于是,就结集一些同道,成立电影公司。不过,我们的第一部电影是《月满西楼》,而不是《窗外》,《窗外》是此前另一位导演拍的。原名陈喆,台湾女作家 琼瑶
39.不管学佛不学佛,一个人想做到随时安然而住是非常困难的。中文有一句俗语:「随遇而安」,安与住一样,但人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为人不满足自己、不满足现实,永远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理由可以讲很多,追求事业,甚至于有些同学说人生是为了追求人生,学哲学的人说为了追求真理。你说真理卖多少钱一斤?他说讲不出来价钱。真理也是个空洞的名辞,你说人生有什么价值?这个都是人为的藉口,所以说在人生过程上,「随遇而安」就很难了。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金刚经说什么》
40.父亲没有过多地和我纠缠这个问题,但他对我讲了几个与轮回有关的故事。他说一个人做梦,梦到死去的爹对他说:儿啊,我投胎为牛,明天就要降生。第二天,家中的母牛果然生了一头小公牛。这人对这头小公牛格外照顾,一直以“爹”呼之,既不给它穿鼻环,也不给它拴缰绳,每逢下地,这人就说:爹,走吧?牛就跟着他下地。干活累了,这人说:爹,歇会儿吧!牛就歇了。父亲说到这里就停了,我感到很不满足,就追问:后来呢?父亲犹豫了片刻,道:这种事儿不好对小孩子说,但还是说了吧。这头牛,在那儿耍脐子——后来我明白所谓“耍脐子”就是自淫——正好被这家的女人看到,女人就说:爹啊,您怎么干这种事?真不害臊!于是,这头牛就一头撞到石墙上,自尽了。唁!爹长叹一声。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生死疲劳》
41.因为这女人在解放前就跟陈额结了婚,所以他就合法地拥有了两个老婆。村里有几个赤贫光棍汉,对陈额一人双妻极为不满,曾半是戏说半是认真地要陈额让出一个老婆给他们用。陈额咧着嘴,脸上的表情哭笑难分。陈额的两个老婆起初住在一个院里,后来因为打架,闹得鸡犬不宁,经袁脸同意,将小婆安置在学校旁边的两间厢房里。学校的房子原来是陈额家的烧酒作坊,那两间厢房也是他家的房产。陈额与两个女人达成了协议,两边轮换着住。黄毛女人从哈尔滨抱回来那条狗,被村里的土狗欺负死了。艾莲挺着大肚子葬狗不久后,生了陈鼻,所以有人说陈鼻是那条斑点狗投胎转世。他嗅觉灵敏,也许与此有关吧。那时候我姑姑已经去县城学习了新法接生,成为乡里的专职接生员。那是1953年。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 《蛙》
42.十几年前,刚做电视,给自己写了九个字,没用纸和笔,而是用心,这九个字是: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这九个字在当时意味着一种想改变的雄心,当然,也来自对当时媒体话语状况的不满。在各种媒体之中,空话、套话满天飞,动则祖国、人民、世界、梦想,宏大得无边无际,也就难以走近人心;而在新闻中,只有事件,只有对与错、黑与白、好与坏,却没有复杂的中间地带尤其是没有“人”,新闻成了难以触摸的展品,而传媒人,则时常如墙头草顺风倒,或仰视或俯视,很难独自站立独立思考;正是当时大量存在的这种现状,让自己与同仁,拿出“说人话,关注人,像个人”这九个字提醒自己。十几年过去,在进步,也在退步;有人在坚持,周遭也在变化,相当多的传媒与传媒人,成为这九个字的同行者。虽然在很多情况下,空洞的套话依然存在,但你必须相信,改变是艰难和缓慢的,然而毕竟在变。2008年,我四十岁,这是一个奇怪的年龄。向过去看看,抓得住青春的尾巴;向前看,终点依稀可见。而对于人生来说,再鼓起勇气,还有新的高度可迈进,想放弃,也就麻木中顺坡而下。人到中年,总该重新打量一下,是就这样了吧,还是要再出发一次?于是,那一年,我送给了自己十二个字:捍卫常识、建设理性、寻找信仰。我当然知道,这十二个字不只属于自己,实现起来,可比十几年前的九个字难多了,但值得用自己的下半辈子去为此努力。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这时间可能更长。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 白岩松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