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名言
61.这是生命中真正的喜悦;生命为自己认为崇高的目标所利用;生命在自己被丢到废物堆上之前,就已经完全用尽,生命是大自然的一股力量,而不是愁病交缠,狂热地自私的小肉体,只会抱怨这世界没有尽力使你快乐。爱尔兰剧作家 萧伯纳
62.庸俗的心灵,决不能了解无边的哀伤对于一个受难的人的安慰。只要是庄严伟大的,都是对人有益的。痛苦的极致就是解脱。压抑心灵,打击心灵,致心灵于万劫不复之地的,莫如平庸的痛苦,平庸的欢乐,自私而猥琐的烦恼。法国思想家,文学家 罗曼·罗兰
63.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
64.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槃的,没得休息的。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花雨满天维摩说法》
65.他跟一切懦弱的人一样。受了社会的白眼不敢说出来。慢慢的他学会了把感情压在胸中,把自己的心当做一个避难所。好多浅薄的人,管这个现象叫做自私自利。孤独的人与自私的人确很相象,使一般说长道短之辈毁谤好人的话,显得凿凿有据。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66.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打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余秋雨 《关于年龄》
67.我跟每个普通人一样都有弱点,有冷酷、有自私、有虚荣心,道德只不过让我看清这些弱点,然后去抑制它,或者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优点。一个人的思想跟他的职业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能我做记者的时候是一个样,现实生活中又是另外一个样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记者 柴静
68.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德国哲学家 马克思
69.有些伦理学家认为,除母爱之外,两性的爱是最不由自主,最没有利害观念,最没有心计的,这个见解真是荒谬绝伦。即使大部分人不知道爱情怎么发生,但是一切生理上精神上的好感,仍然从头脑、感情或是本能的计算出发的。男女之爱主要是一种自私的感情,而自私就是斤斤较量的计算。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70.包容心和忏悔心:忏悔时不应指望对方能包容你、原谅你,这样的初衷证明你没有任何的抱歉,你只是希望使自己早日摆脱掉对方的指责,这是一种自私、功利的目的。当被伤害时,如果这种伤害能在时间中被抚平,那么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原因,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了此一生。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71.朋友很少是一见如故的,就像情侣一见钟情也是很少的。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脑来输出烦恼、抱怨的人,否则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无原则的相互扶持、分担,要替对方思考,而不是作为语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自己觉得烦恼、痛苦的事为什么要加诸到对方身上?抱怨是一种毒气、债务。复旦大学教师 陈果
72.第二天去学校,惟恐天下不知,逢人就说他夺得全国一等奖。这就是初获奖者的不成熟了, 以为有乐就要同事。 孰不知无论你是出了名的“乐”或是有了钱的“乐”,朋友只愿分享你之所以快乐的原动力,比如名和钱。“快乐”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享用的。朋友沾不上而翔的名,得不到雨翔的钱,自然体会不到雨翔的快乐,反倒滋生痛苦,背后骂林雨翔这人自私小气,拿了奖还不请客。赛车手、作家、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 韩寒 《三重门》
73.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过分为己,是为自私自利。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自怜、自恋、自苦、自负、自轻、自弃、自伤、自恨、自利、自私、自顾、自反、自欺加自杀,都是因为自己。自用、自在、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自爱、自得、自觉、自新、自卫、自由和自然,也都仍是出于自己。自己是什么?自己是谁?自己是自己的吗?台湾女作家,原名陈懋平 三毛 《自己》
74.年少风流自然有人趋奉,上流社会从自私出发,也愿意照顾他们喜欢的人,好比看到乞丐,因为能引起他们同情,给他们一些刺激,而乐于施舍;可是许多大孩子受惯了奉承照顾,高兴非凡,只知道享受而不去利用。他们误解应酬交际的意义和动机,以为永远能看到虚假的笑容;想不到日后头发秃了,光彩褪尽,一无所有,既没有价值也没有产业的时候,被上流社会当作年老色衰的交际花和破烂的衣服一般,挡在客厅外面,扔在墙角下。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
75.(《蛙》这部作品)对中国知识分子这种不彻底,这种懦弱、动摇、犹豫、功利性,也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检讨。我从前的作品,几乎也没有写过自我,或者写自我没有写得这么深。我不敢说我这个作品有什么代表性,但我这次算是直面自己的灵魂,就是“把自己当罪人写”这个阶段,当然仅围绕“生育”这个问题写。对自己心理和灵魂的解剖,这是一个突破口,我们在许多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掩藏着很多个人的自私、怯懦、卑微,许多都是逃避。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家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