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这两句大意是:古代善于歌唱的音乐象有句话,叫“要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字”是概念,表现人的思想;“声”是音乐,表现美的旋律。由“字“转化为“声”,即由逻辑语言进入音乐境界,由理性的概念变成艺术的美。“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提出了中国歌唱艺术的一条重要规律。戏曲表演里讲究“咬字行腔”就体现了这条规律。咬字要清楚,因为“字”是表现思想内容,反映现实的。但为了充分表达,要从“字”引出“腔”,即把“字”解剖为头、腹、尾三部分,化成为“腔”,这就是“字中有声”。“声中无字”指“字”被音乐融化了,但“字”的内容却在音乐中得到更充分的表现。这就使歌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艺术的韵昧。
北宋科学家 沈括 《梦溪笔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建安:东汉末献帝刘协的年号。建安诗:指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建安七子及蔡琰等人的诗歌作品。辩:辩丽,词藻丰富。俚:粗俗。遒(qiú求):刚劲。这几句大意是:建安诗歌辩丽而不浮华,质朴而不粗俗,风格遒劲刚健,情调雄浑高雅。建安诗歌在内容上大都能反映混乱、动荡的社会现实和民生的疾苦,抒发作家渴望建功立业、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和宏伟抱负。在艺术上,大都显示出激昂慷慨、刚健遒劲的风格,后世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认为这是诗歌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典范。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建安诗歌的成就,也可只引用“辩而不华……”等几句,形容其它诗文内容充实,语言质朴,情调高难,风格刚劲。
北宋文人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