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柳宗元《石渠记》。其巅:指树木、花草、翠竹的枝梢。韵:措风动草木的声音。这几句大意是:风摇动着石渠边树木、花草、翠竹的枝梢,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回响;风过之后树木花草已经静止下来,风动崖谷的声响才开始逐渐远去。柳宗元在《袁家渴记》里写“风”,着重从风吹草木的形态着笔,刻画视觉形象(参看前条);本文写“风”,则着重从风动草木发出的声音着笔,描绘听觉形象。几句写得生动细致、有层次,没有对景物的亲身体会,写不出这等文字来。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石渠记》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琼楼玉宇:指月中的宫殿。不胜(sheng生):忍受不了。这两句大意是:我想乘风飞往月宫,但又害怕那里的宫殿太高,忍受不了那里的寒冷。词人当时政治上不得意,所以才产生超脱尘世、飞往月宫的幻想,然而他对人间生活又有留恋,所以对“乘风归去”又表示犹豫。可化用以表现想要到自己向往的地方去,却又有所顾虑的心理。
北宋文学家 苏轼 《水调歌头》宋·韩元吉《六州歌头》[东风着意]。着意:用心。扉(fēi飞):门扇。这几句大意是:东风特别关照小桃树,先吹开了枝头的桃花。那美丽的花朵像少女抹上了细腻的脂粉,又像美人醉酒,娇态可掬,斜倚着朱门。古人认为,东风化雨,百花盛开。因而在作品中,时常将东风与百花联系在一起。首二句以拟人手法,将东风描写为多情的春神,特别关怀桃花,使桃花率先开放。“着意”二字,使作品生机盎然,充满活力。后三句仍以拟人手法,将桃花比作娇媚的少女,风姿绰约。在描写春日桃花初开时,可引用此几句。在戏言某人倍受领导器重,每逢好事都有他一份时,亦可引用。
南宋词人 韩元吉 《六州歌头》唐·虞世南《奉和咏风应魏王教》。逐:追随。这几句大意是:跟随着舞女飘起她轻轻的衣袖,传递着歌声与它一起绕梁不散,摇动树枝首先扰乱它的影子,吹拂花朵远远地传送它的清香。写轻风而不著一“风”字,却将风的形象突现于读者眼前。这主要由于诗人善于捕捉风的特点,并以细腻的笔触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不同的角度着力描绘,反复渲染,强化表达效果。这种艺术手法很值得借鉴。可用来描写和风。
唐代诗人 虞世南 《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唐·卢纶《山中咏古木》。萧索:萧条,冷落。复:又加。拥:抱。断蓬:离根的蓬草。这几句大意是:在秋夜的风雨之中,高大的古木已经显得萧条冷清,枯叶纷纷坠落在竹丛间瑟瑟有声,离根的蓬草正簇拥着裸露在地面的斜根。夜雨、秋风、坠叶、断蓬,都是为了渲染“萧索”“高木”的形象。可用来描写秋风秋雨中高大的古树。
唐代诗人 卢纶 《山中咏古木》唐·李世民《咏风》。披:散开。罗:一种质地稀疏的丝织品,此喻轻云。织文:喻波纹;“文”同“纹”。这几句大意是:拂过树林繁花起舞,花影缭乱;响起山谷群鸟啁啾,此伏彼扬;吹开云层行云流动,形离影散;掠过水面涟漪顿生,微波荡漾。李世民即唐代第二个皇帝唐太宗,兼备文才武略。这首《咏风》诗通篇不见一个“风”字,而句句写风,分明受到前人诗歌的影响,而境界则开阔得多。首句写风拂树林,次句写风过群山,第三句写风吹云层,第四句写风入江河。四种不同的景象构成四幅生动的画面,从高空到大地,从视觉到听觉,把无形无影的风写得活灵活现,亲切如见。咏风时可作借鉴。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咏风》唐·李峤《风》。这几句大意是:管吹落三秋的树叶,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过大江能掀起千尺巨浪,进竹林能吹得万竿倾斜。这是一首咏物诗,从不同的角度写风的功能:落叶,开花,掀浪,动竹。字面不见一个“风”字,而“风”态自见。咏物诗应切合“物”的特点,咏出“物”的神韵来,本诗就是从风的功能着笔,把风的态势描写得宛然如见。练笔者不仅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更要学习观察体验外物的能力。
唐代诗人 李峤 《风》唐·李白《观放白鹰》。放白鹰:指放鹰捕猎。胡: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为“胡”,此指西北边地。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这几句大意是:边地八月风急天高,一只雄鹰长着白色的锦毛,孤独地迎风飞翔就像一片飘飞的白雪,百里以外还能见到它纤细的羽毛。四句诗画出了一幅雄鹰展翅图:边地八月,风急天高,雄鹰展翅,直上九霄,白毛如同白雪,遥望能见秋毫。这里的比喻和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自然,雄鹰形象宛然在目。
唐代诗人 李白 《观放白鹰》清·魏源《钱塘观潮行》这几句大意是:大拉倒转飞腾,海水直立跃起,天降狂风掀动大海,简直能见到海底,潮水涌起,形成银色波涛,劈开青天,向前奔驰。写潮水来势汹涌,似大江倒转,如海水立起,简直可见海底,银涛宛如白色利刃,仿佛可劈开青天,雄奇而壮阔的画面极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潮水,其夺张手可资借鉴。
清代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 《钱塘观潮行》南朝·陈·祖孙登《咏风》。这几句大意是:能带动所有的树叶在枝头吟唱,能使所有的花朵在空中起舞,能把幽芳清香飘进人们的双袖,还能恶作剧地搅乱弦中奏出的乐曲。四句诗从不同方面写风,把风的形象和作用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使无形的风变得可见,可闻,可以感知。
南朝·陈诗人 祖孙登 《咏风》清·洪升《长生殿·得信》。消受:享受,受用。这几句大意是:叶子枯萎的红藕,枝条稀疏的衰柳,淅刺刺到处都刮的西风,这遍地秋意,都送给愁人享受。这是剧中唐明皇的唱词。满怀愁思,又兼遍地秋意,使他痛苦倍增。让愁人消受哀景,孤独凄苦之状毕现。我们可化用此句写秋意、愁情。
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洪升 《长生殿·得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