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攽《新晴》。南风:此指夏日的和风。旧相识:老朋友。翻书:指微风掀动书页。这两句大意是:只有南风像老朋友那样,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悄悄地掀动着我的书页。这两句写诗人昼梦醒来,绿树掩映的卧室一片静寂,这时,惟有南风像老朋友来访,和诗人亲密交往。全诗是:“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用拟人手法写风的很多,但刘攽把风写得如此充满人情昧。如此幽默诙谐,则不多见,对读者有借鉴价值。
北宋史学家 刘攽 《新晴》宋·黄庭坚《寄黄几复》。黄几复;黄庭坚少年时的朋友,写这首诗时,两人已经阔别十年。两句大意是:想当年我们曾在桃李芬芳的春天举杯共坎,如今飘泊江湖,在夜雨中挑灯相思,已经度过了十年光阴。这两句诗在当时就很有名,被张耒评为“奇语”,其中文字均属常见,奇在意境。前一句追叙京城相聚的欢乐,后一句抒写别后思念的深沉。“桃李春风”,景物何其美好,在这阳春季节临风举杯,谈心论文,展望前程,何等痛快!其中的“春风”还暗喻年轻人春风得意的神情,“一杯”又包含了欢聚时间短暂的意思。“江湖夜雨”,景物何其凄清,在飘泊江湖之际,夜雨声声之中挑灯思旧,何等怅恨!其中的“江湖”寄托了仕途不遇之慨,十年又喻示了流转江湖之时久,相互思忆之情长。这两句诗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不著一个动词,纯用景物表情达意,而情长意深,余味无穷,这正是其“奇”之所在。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黄庭坚 《寄黄几复》宋·韩琦《维扬好》[二十四桥]。珠帘:珍珠缀成的帘子,极言其华贵。这两句大意是:扬州城内,二十四桥飞架水上,到处是青翠的烟柳,十里长街春风吹拂,楼阁门户上的珠帘随风飘舞。诗句以白描手法,勾画出扬州一片春光明媚的动人景象。次句的“上”字用得极精当,将风摇珠帘的动态写活了,耐人体味。可化用以描写春风和煦、杨柳含烟的春光。
北宋政治家、名将 韩琦 《维扬好》宋·方岳《春思》。多可:即多所许可,有宽容、随和的意思。太忙生:太繁忙了。生:这里是语助词。长共:长与。这两句大意是:春风真是太随和、太忙碌了,常常在花边柳外不停地穿行。这首诗通篇拟人,体物入微。全诗是:‘~。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意思是春风什么事都管,刚给花柳涂红抹绿,又忙着为燕子做窝、蜜蜂酿蜜创造条件;接着又吹送小雨滋润万物,转眼又吹得雨过天晴,真是个有求必应、专办好事的大忙人。小诗清新活泼,富于情韵,它的别致的构思和巧妙的拟人手法,都能给人以启迪。
南宋诗人、词人 方岳 《春思》宋·范成大《晚步西园》。这两句大意是:是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春花,又是东风吹落了姹紫嫣红的众芳,同是一种东风,却为什么有两样心肠呢?问得有理却又无理,东风无法回答也无须回答,诗人的恋春惜花之情已从这有趣的问话中曲曲表达出来。写春风或写惜春可作借鉴。
南宋诗人 范成大 《晚步西园》宋·陈与义《中牟道中》。这两向大意是:怎样才能与凉风相约,只要它轻轻吹拂,不要挟带尘沙同来。这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风。全诗八句,后四句是:“杨柳招人不待媒,蜻蜒近马忽相猜。~。”春天,诗人走在中牟道上,春风里的柳条向人飘袅,仿佛轻狂得很,没等人介绍就来招惹。蜻蜒飞近坐骑,忽然似有猜疑,又飞远了。遗憾的是如此良辰美景,凉风中却杂有尘沙,未免坏人兴致,于是诗人咏出这两句诗来。柳条招人,蜻蜒猜疑,凉风相约,都是妙用拟人手法写景物,饶有意趣,耐人寻昧。
宋代诗人 陈与义 《中牟道中》清·叶申芗《凤凰台上忆吹箫》[素魄笼烟]。素魄:月的代称。亭亭:直立的样子。这几句大意是:在轻烟微笼的迷蒙月光下,白芍药像一个肌肤丰腴、自腻如雪的女子,亭亭玉立在春风之中。芍药花和牡丹一样丰硕妍丽,绰约多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特别像观音面、白玉冰之类的白芍药,更是冰肌玉骨,素雅可爱。本词写的是月下的白芍药,作者用以人喻花的手法,把它写得宛若一个身披轻纱,洁白如玉的美人儿,不禁使人联想起《聊斋志异》中红玉、黄英等可以化成人形的花仙来。
清代诗人 叶申芗 《凤凰台上忆吹箫》清·沈受宏《渡海》。簸荡:摇晃动荡。这两句大意是:海上狂风奔腾呼啸,直刮得天昏地暗,把银山一般的海浪摇荡着掀入空中。以“黑雾”比喻急骤而挟带水气的海风,以“银山”比喻巨大的白花花的海浪,皆自然贴切。可用来描写海上的狂风巨浪。
清代学者 沈受宏 《渡海》清·蒋溥《桐花歌》。阴:树荫,这里指桐叶。瑟瑟:风吹物声。垂垂:惭渐。这两句大意是:一片片桐树叶在微风中摇动,瑟瑟有声,一朵朵桐树花渐渐开放,香气飘满空中。诗句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各个角度进行描写,构成可爱的艺术形象,“瑟瑟”和“垂垂”两个叠词产生出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可用来描写开花的桐树。
清朝大臣 蒋溥 《桐花歌》清·查慎行《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这两句大意是:当风收敛云散尽之时,洞庭水波忽然变得澄平如镜,青天映在湖水中,似乎倒转过来,反成了湖底了。这两句描写洞庭湖中秋月夜景色,别有一番情趣。诗人写出了奇特的想象,也写出了真实的感受。这种新鲜而自然的诗句,实在脍炙人口。可用来描写澄澈平静的湖面。
清代诗人 查慎行 《中秋夜洞庭湖对月歌》清·曹寅《荷花》。这两句大意:是住在湖边的人不用关门睡觉,夏夜的凉风会把荷香洒满你的全家。这首诗全文是:“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前两句写白天荷塘呈艳,后两句写黑夜荷花飘香。白天,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荷叶田田像绿云一片,点缀其间的红荷如点点红霞,与荷叶掩映成趣。玉立亭亭、凝神含睇的荷花固然千姿百态,柔情绰约;而那大片大片的绿荷铺满水面,溢青流翠,碧色满眼,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在绿叶上滴溜溜地滚动,更是风姿别具,所以诗人说“十分荷叶五分花。”入夜,荷叶荷花都隐没了,但凉风过处,飘香满家,似乎捧可盈掬,仍然可以感觉到荷花的生命在流动,甚至把人们的梦境都染香了。
清代文学家 曹寅 《荷花》南唐·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菡萏(hàndàn旱旦):荷花的别名。这两句大意是:荷花凋谢后清香已经消失,翠绿的荷叶也残破了,西风在绿波间吹动时因同情它的凋残而愁苦起来。这两句从人的感受写景物的变化,仿佛菡萏、西风俱有人情。除了可以直接引用这两句表现夏束末秋初的景色外,这种托物寄兴、赋情于物的表现手法,也值得学习,它往往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曲折,更委婉,更含蓄,因而更富有诗意。
南唐第二个皇帝,其子李煜 李璟 《浣溪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篱落:篱笆。这两句大意是:菊花不在春风中与百花斗艳争芳,甘愿僻居篱笆边傲对秋霜。宋凡刘蒙泉说:“凡花皆以春盛,而实皆以秋成,菊独以秋风悦茂于风霜摇落之时。”不争名,不求知,不趋炎,不附势,傲霜抗寒,独吐芳香,这就是菊花不同等凡的性格,故苏洵誉菊为“霜中英”,世人将菊和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两句既是菊颂,也是对具有秋菊性格的人的赞词。
明代文学家、戏曲家 冯梦龙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见唐·白居易《杨柳枝词》。袅(niǎo鸟):摇曳。这两句大意是:柳叶中含着浓露,像是啼哭时的泪眼;柳枝在轻风中摇摆,像是起舞时的腰肢。柳叶带露曰“含”,柳枝摇动曰“袅”,用语生动。弱柳纤柔若美女,于是生出“啼眼”、“舞腰”的美丽想象。可用来咏杨柳。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杨柳枝词》见宋·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鲈(lú卢)鱼:一种体侧扁,嘴大,鳞细,肉味鲜美的鱼。脍:把鱼肉切细。“尽西风”二句:《晋书·张翰传》:张翰,吴中人,在洛阳居官。“翰(字季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几句大意是:请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脍多么味美,尽管现在西风已经吹起,张翰可曾归去?(言外之意是:我不愿学张翰那样忘怀时事,心系桑梓,见西风起就弃官归乡。何况北国早已沦陷,我这个“江南游子”已经无乡可归了。)在中国原始宗教中有一种固执的“厚土”观念,受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重土轻迁,故乡之情特别浓厚。因此,在中国文学中,桑梓之念,莼鲈之思,故乡明月,霜鬓乡音已成为历久不衰的主题,思乡怀归之情成为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思想感情。而辛弃疾在这首词里,表示自己为了抗金复国,以国家时事为重,不以家乡为念,不愿学习张翰那样弃官归乡,希望有所作为,一片赤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作者借典故言志,不仅经济笔墨,丰富词的形象性,而且能加强表达效果和感染力,这种艺术手法仍可借鉴。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