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经典语录

31.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32.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33.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荀子·正论》
34.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

战国·荀况《荀子·王霸》。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的名声之高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功劳之大如天广地厚,覆载万物。荀子认为这样的人物就能使“天下之人,应之如景(影)响”;意即选样的人物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如影随形,如响留声。”现在可用以歌颂名望极高、功劳极大的人。

《荀子·王霸》
3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本:指农业。这两句大意是:加强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天就不能使人贫穷。《天论》是荀子一篇重要的哲学论著,他在《天论》里进一步阐发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就是这一光辉思想的具体体现。荀子认为人的贫富不是命中注定的。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同时注意厉行节约.既开源又节流,就会富足起来,老天岂能奈你何?此名句可用以说明发展农业、厉行节约的重要性,也可用以论证人定胜天的思想。

《荀子·天论》
36.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战国·荀况《荀子·富国》。下:指百姓。上:指政府、国家。这两句大意是:百姓贫穷,那么国家也贫穷;百姓富裕,那么国家也富裕。国库的财富由百姓供给,要使国库充裕,必须先使百姓富裕,没有百姓贫而国家富的。所以采取措施,鼓励生产,使百姓富裕,是国家富裕的基础。这两句可用于阐述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荀子·富国》
37.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荀子·非十二子》
38.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39.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纤纤(xiān先):细微。这两句大意是:灾祸的产生,是由细微的萌芽状态开始,~点点发展起来的。灾祸的发生不是猝然而至,而有一个萌芽、发展、形成的过程,它的开始总是由细微处萌芽的。所以对于任何可能导致灾祸的苗头,都不可掉以轻心。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对灾祸要注意防微杜渐。

《荀子·大略》
40.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知:同“智”,这两句大意是: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一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滚动的弹子若在倾斜的地上滚动,将是越滚越快;一旦遇到了障碍,弹于便无法滚动了,流言蜚语遇到那些拨弄是非者,则会添枝加叶,越传越离奇。但谣言一到聪明人那里,便会嘎然而止。因为智者不会相信这些流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论语·阳货》)。

《荀子·大略》
41.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战国·荀况《荀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积:积累。致: 达到。途之人:指平凡的人。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 流水联盟的领袖。喻品德崇高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 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荀子·性恶》
42.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战国·荀况《荀子·天论》。望时:期望时令。待:指坐待恩赐。孰与:何如。应时:适应时令。使之:使用它。这几句大意是: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荀子的反天命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激励人们不要被动地受制于自然,而应该能动地顺应自然变化,掌握自然规律,进而改造自然,达到使自然造福于人类的目的。现代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成就,与先哲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是分不开的。

《荀子·天论》
43.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战国·荀况《荀子·荣辱》。乐易:和乐平易。忧险:忧危,忧虑戒惧。夭折:短命。这两句大意是:心情和乐平易的人常常长寿,精神忧郁、戒心过甚的人常常短命。这两句从精神状态方面谈养生之道。性情平和,处事平易,不急不躁不怒,保持淡泊愉快,就有利于身体各部分的正常代谢,有益于健康长寿。精神抑郁,愁肠百结,思虑过度,戒惧过甚,就会损耗精力,不利于身体各部分正常功能的发挥,这样身体就会大受亏损,常常导致短命夭折。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应保持平易愉悦的心情,不要忧思过度,以免有损身心健康。

《荀子·荣辱》
44.君子之学也,人乎耳.箸乎心。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荀子·劝学》
45.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战国·荀况《荀子·劝学》。腾(téng滕)蛇:龙类,相传能兴云雾而游于其中。鼫(shī石)鼠:相传这种鼠能飞不能屋,能缘(爬树)不能穷术(爬到树梢),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跑到人前头)。穷:困窘。这两句大意是:腾蛇没有脚(但心专技精)而能飞行,鼫鼠虽身兼五种技能(因用心不专技能不精)而常常陷入困境。此条也是用比喻的方法,阐明学习应当专心致志,行事应该把目标集中到一点上的道理。否则,浅学辄止,半途而废,不专不精,样样都是“半瓶子醋”终将一事无成。

《荀子·劝学》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