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其六。缘:因。暗死:悄悄地死。屠门:宰杀牲畜的地方。这两句大意是:羔羊明明有嘴,却为什么悄悄地死在屠刀之下而不发一声?这首诗全文是:“兽中(zhōng)刀枪多怒吼,鸟遭罗弋(yī)尽哀鸣。~。”诗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对羔羊的默然被宰表示同情和不解;出之以反问句式,使诗句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显然,作者不是为羊而发,而是以羔羊比喻那些受迫害而不知反抗的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语)。白居易对此诗曾加了个注,言“有所悲也”。这种托物讽喻的写作手法可资借鉴。
《禽虫十二章》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两句大意是:有几处早来的黄莺在争栖向阳的暖树?哪一家对季节敏感的新燕正忙着衔泥筑巢?这是写早春景色的名句。因为是早春,所以莺曰“早莺”,燕曰“新燕”。黄莺还未全都飞出巢来,故曰“几处”而非处处,燕子也未全都归来,故曰“谁家”而非家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季节更换时莺歌燕舞的西胡春景,且情寓景中,在描绘自然之美中透露出喜悦之情。两句遣词用字、选景采物都紧扣早春的“早”字,写出了节候的特征,而不是泛泛的咏春之作,个中妙处,需仔细体味。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指杭州西湖。这两句大意是:最喜爱的是在湖东那条被绿杨树荫覆盖着的白沙堤上行走,那里幽静秀美的景物令人留连忘返。“绿杨荫里白沙堤”是西湖特有的胜景,诗人用“行不足”三字,充分表现了钱塘湖的无穷魅力。可用于描写西湖风光和表现游人对它的喜爱心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没(mò磨):埋住,遮盖。这两句大意是:各种花卉开得五颜六色,渐新让人跟花缭乱;浅浅的青草生出不久,才刚刚能埋住马蹄。这两句虽未明言“春行”,却充分表现出早春骑马郊行时所感到的盎然春意。可用于描写初春景色。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琵琶行》。这两句大意是:呼唤千万声,她才迟迟疑疑地走出来,还用手抱着琵琶半遮着自己的脸庞。描写琵琶女受到陌生人的邀请,“千呼万唤”才走出来见客,足见其心情之迟疑,又以一“犹”字进一步写其羞涩的神态。虽是肖像描写,却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用来描写歌女与陌生人接触时的羞涩神情,也可引申描写某些人做事迟疑的情形,还可夸张地形容某种经过多方努力才出现的事态。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长江流经九江市北一段的别称。瑟瑟:风吹草木声。这两句大意是:秋夜在浔阳江边送客,枫叶获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是白居易名篇《琵琶行》开头两句,前句把人物、地点、事件、时间一一点明,仅七个字就作了概括介绍;后句进一步对环境气氛作烘托,两句诗把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曲曲传出。后句可用于描写秋景,枫红荻白,秋声瑟瑟,一片秋情秋色。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过两句大意是:别宴无乐,醉不成欢,而离别在即,惨然伤情,茫茫的江水浸着一轮冷月,迷蒙的夜景更给离别涂上一层愁色。诗句从环境气氛上烘托伤别之情,更增添了感染力。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精神专注的样子。信手:随手,娴熟自如的样子。续续:从容舒缓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低眉随手慢慢地连续着弹,尽情地倾诉心底无限的伤心事。这两句写琵琶女弹琴时的神态和她借乐曲传达的心声。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但从她弹琴时“低眉”、“信手”、“续续弹”的神态中,可以想见此时的乐声是低缓的,幽怨的,她心中的“无限事”也是忧伤的,正如前两句所写“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写弹琴者的神态及音乐的抒情功能时可以化用。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等闲:随随便便,不以为意。这两句大意是:年轻时一年年欢笑接着欢笑,随随便便地把良辰美景度过。这两句是年已老大的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可用来描写只知玩乐而虚度时光的行为。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车马:一本作“鞍马”。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年老色衰之后再也无人赏识,只得嫁与商人为妇。这两句是琵琶女自述身世的话。前一句可用来讥刺世态炎凉,形容家境由盛转衰或政治上失势后很少有人再与之来往的情形;后一句可用来描写女子年长色衰,勉强委身于人的无可奈何的境遇。
《琵琶行》唐·白居易《南潮早春》。这两句大意是:初发的红杏,星星点点开满了山坡;新生的绿蘋,整整齐齐铺满了水面。此二句以工整的对仗,写出了南湖早春的秀丽风光。红红的杏花,开放在青翠的山坡上,犹如大块的翡翠上镶嵌了一颗颗红玛瑙一般;嫩绿的水蘋,平铺在湖面的春水中,犹如在水面上铺了一层绿毯。红杏与绿蘋,恰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用笔圆润,描写形象,再现了江南的风光。可用以描绘山林胡畔的早春景象。
《南潮早春》唐·白居易《暮江吟》。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这两句大意是:九月初三的夜景真是可爱,露滴像晶莹的珍珠,新月像张开的弯弓。诗句在赞美秋露新月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真珠”喻露滴,以弯弓喻新月,新颖巧妙,清新逼真,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对“露”、“月”视觉形象的精巧比喻,增加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暮江吟》唐·白居易《牡丹芳》。秾(nóng农):花木繁盛的样子。信:实在。卉(huì惠):各种草的总称。这两句大意是:牡丹的秾丽丰姿、华贵色泽实在是超然奇绝,那些杂草乱花决不能与它伦比。为了突出牡丹,作者在诗的后两句先言“石竹金钱(两种花名)何细碎”;再说“芙蓉芍药苦寻常”,通过对比、衬托和层层递进的方法,把牡丹端妍华贵的芳姿国色,鲜明生动地烘托出来。
《牡丹芳》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新妇。旧人:弃妇。掌上莲花:表明爱抚之极。眼中刺:极言厌恶之至。这两句大意是:丈夫迎来了新妇就把旧妇遗弃了,对待迎来的新妇看如掌上莲花,爱抚之极;对待遗弃的旧妇像眼中刺一样,极端厌恶。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只是男子的附属品,男人一旦有了新欢,旧妇就如敝屉一般被随意扔掉。本诗女主人公的丈夫是“骠骑大将军”,因“去年破虏”有功而升了官,皇帝“赐金二百万”,却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他丈夫“洛阳迎得如花人”,不但使她遭到遗弃,而且还迫使她和两个亲生的幼儿骨肉分离。她痛苦地说:“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这不仅是对喜新厌旧的官僚的深刻揭露,也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有力控诉。
《母别子》唐·白居易《卖炭翁》。这两句大意是:满面灰尘,脸上呈现出被烟火燎烤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乌黑。这两句描绘出卖炭翁烟薰火燎,鬓斑指黑,形容枯槁的外貌形象,反映了他的困苦生活。“满面尘灰”可见其所干的活既脏又累;“两鬓苍苍”,可知其已年老力衰,紧扣题目中的“翁”字;“烟火色”,“十指黑”则显示其职业特征,紧扣“卖炭”二字。两句十四字,对卖炭老人的外貌作了毕肖的勾勒,绝非一般老年人的形象。写人物要善于抓特征,这是作者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