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与元九书》。合:应当。时:社会现实。事:具体的事件.这两句大意是:文章应当针对某些社会现实而写,诗歌应当针对某些具体事件而作。这是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提出的著名口号,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纲领。他要求诗文创作应从具体事件有感而发,要为现实社会政治服务,而不能仅仅抒写个人的情怀,成为流连光景的工具。他个人不仅从理论上极力强调,而且以大量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自己的主张。现在虽不必强调诗文创作必定全都从某些具体事件出发,机械地图解政治,但仍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要尽可能地使作品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这两句在我国文学史上曾产生过深广的影响,现在可供论述文学创作要有明确的创作目的以及内容务必充实时引用。
《与元九书》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山寺:这里指杭州的天竺寺、灵隐寺。桂子:这里指月宫中飘落下来的桂花。传说灵隐寺中的桂树是月宫中的种子,在中秋之夜,月宫中常有桂子飘落,寺僧也能抬到。因此宋之问《灵隐寺》诗中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白居易也曾说过“天竺尝有月中桂子落。”郡亭:郡衙里的亭子。当时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潮头:指钱塘江潮,“远观数百里,若素练横江;稍近,见潮头高数丈,卷云拥雪,混混沌沌,声如雷鼓”(《钱塘候潮图》)。因此,作者躺在郡亭内,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壮观景象。这两句大意是:在山寺的月光下寻找月宫中飘落的桂花,在郡亭的枕头上观看钱塘江滚滚的江潮。这两句以最富特征性的景物——月中桂和钱塘潮来写杭州胜景,前者富有神话色彩,虚无飘渺;后者来自现实生活,壮丽可观。一个“寻”字,一个“看”字,把作者带入景内。前者以动观静,写作者在幽静的中秋之夜,徘徊月下,俯仰桂丛,饶有兴味地寻找月宫中是否真有桂子飘落,反映了作者的闲情逸思;后者以静观动,写作者静卧郡亭枕上,听潮声澎湃,看江潮滚滚,可以推知作者起伏的思绪。这种以人人景、景中有情,动静互见、相得益彰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
《忆江南》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江花:江边的野花。胜:胜过,超过。蓝:蓼(liāo)蓝,也称靛(diàn电)蓝,叶茎可制作青蓝色的染料。这两句大意是:清晨,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朝霞使江岸上的春花色彩格外艳丽,红得比火焰还要炽烈;一江春水清澄碧澈,在朝霞的映照下显出比蓼蓝还要谌绿的颜色。作者运用贴切的比喻和工整的偶句,把江南春色写得极为明媚,富于生气,读之令人如身临其境,心驰神往。词句可用于描写江南早春秀丽景色,表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烈感情。
《忆江南》唐·白居易《杨柳枝词》。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那新绽出的细叶嫩芽比金色还娇嫩,比丝缕还轻软。此二句极言柳树的美丽。“一树春风”句写柳树的繁茂和垂柳在春风中婆娑起舞的英姿;“嫩于金色”句写垂柳一片嫩黄,秀色迷人;尤其是“软于丝”一词,更将垂柳轻盈袅娜的娇态描写得十分生动。因为此词是咏永丰柳的,据说此词问世后,永丰柳名声大噪,以至皇帝下诏取两枝植于禁苑,可见词句写得多么感人。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杨柳枝词》。剥条:砍下或折下柳条。这两句大意是:折下柳条,把它盘成银环的样子;卷起柳叶,拿它吹出玉笛的声音。生活在水边江边多柳树地方的孩子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他们折下柳条来“盘”成银环状,可以戴在头上;卷起柳叶来当哨子“吹”,能发出笛子似的声响。“银环样”多好看!。“玉笛声”多好听!诗句极富于生活气息,盎然的兴致也流于笔端。
《杨柳枝词》唐·白居易《小桥柳》。犹:尚且,还。霜风:寒风。这两句大意是:秋天,柳树叶子落光,只余下空枝还被寒风不停地吹着。杨是“衰杨”,枝是“空枝”,“风”是“霜风”,吹而“不休”,几个形容修饰的词语加强了表达效果。诗人笔下的杨柳,已是“杨柳岸、晓风残月”时的衰杨枯柳,而不是“春风杨柳万千条”、“恰似十五女儿腰”时的杨柳,“小桥柳”的形象足以唤起读者的同情,可用来描写秋天的杨柳。
《小桥柳》唐·白居易《玩迎春花赠杨郎中》。金英:金黄色的花。萼(è):花萼,在花瓣下部的一团绿色小片。这两句大意是:迎春花带着早春的严寒开放了,花朵金黄,花萼翠绿,在众多的黄花中,有几个能同它争先比艳?迎春花喜光,耐寒,早春开花,花冠六裂,颜色金黄,形似小金钟,是我国供观赏的名花。本诗全文是:“~。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小诗情深意重,流露出诗人对迎春花的赞赏之情。
《玩迎春花赠杨郎中》唐·白居易《天可度》。度(duó夺):估量。这两句大意是:天之大,地之广,尚能测量;惟有人心难以猜测,难以预防。《天可度》是一首抨击封建社会世道险恶、人心难测的诗。诗人说:天可量,地也可量,唯有人心难以测量。因为社会上口蜜腹剑、笑中藏刀的人太多了,以至于“唯有人心相对时,咫尺之间不能料”。这大约是诗人饱经磨难后的总结吧!此名句语言浅近,却一语击中要害。用以抨击剥削阶级的虚伪、奸诈和世风不正,十分恰切。
《天可度》唐·白居易《天可度》。丹诚:丹心,赤诚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动听而实际虚伪的话。《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簧,乐器中用“发声的片状振动体。这两句大意是:看上去是一副诚心诚意的样子,谁料到好听的言辞全是假话。这两句诗反映出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态,慨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非常深刻。可用以描写那种表里不一,爱讲假话的人及其欺诈行为。
《天可度》唐·白居易《天津桥》。神女浦:神女指宓妃,为洛水之神。浦,水边。神女浦即洛水边。睑(jiǎn检)波:眼波,此指洛水的水波。窈娘堤:洛水上天津桥北的一段河堤。田窈娘井在此,故名“窈娘堤”。这两句大意是:弯如蛾眉的新月傍晚时从洛水之滨升起,洛水像含情脉脉的眼波,在春光中依着窈娘堤缓缓而流。用美妙的比喻描写新月的妩媚和洛水的多情,而且又和神女、窈娘这两个美女形象联系起来,更能启人联想。两句诗把天津桥畔新月初上时的景色如画般描绘出来,令人神往。巧妙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生动的比喻,都值得学习。
《天津桥》唐·白居易《天津桥》。袅袅(niǎo鸟):纤长柔弱,摇曳摆动的样子。缫(sāo臊):原义是抽茧出丝,这里只用抽出意。草缕(lǚ吕):一缕缕如线的嫩草。茸茸(róng荣):柔软细密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如丝的柳条纤细柔长,像是春风抽出来的;如线的草缕细密柔软,像是春雨剪整齐的。诗人在这里用“风缫出”、“雨剪齐”彤容弱柳嫩草的生长,可谓想象丰富,造语新奇,与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样,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可用于描写初春风光。
《天津桥》唐·白居易《题元十八溪居》“千年鹤”用丁令威的典故,此处借用这个典故,显示出庄园的主人是个看破红尘,超然世间沧桑变化的非凡人物。“影落”句则是说,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饮酒品茶之际,亦可远眺窗外的山川景物,已是令人惬意神往之事,更为奇妙的是,远处的五老峰影却能倒映在杯子中,溪居的明净便自不待言了。此处着一“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庐山南面峰名)影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题元十八溪居》唐·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山石榴:杜鹃花。结红巾:指山石榴花像摺皱束结的红巾。占断:独占。春:此指美好如春的风光。这两句大意是:山石榴花好像摺皱的红巾结成,它那红艳簇新的容颜,独占了百花纷谢、万绿葱茏的初夏时节的风光。以“结红巾”状山榴花很形象,以“占断春”写山榴花独放,符合时令特征。因杜鹃花(山石榴)分春季开花,夏季开花两大类,这里指的是夏季开花的山石榴花,后来的作者写山石榴花,如苏轼的“石榴半吐红巾蹙”,王安石的“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似都受到白诗的影响,从而可看出作家在创作上的学习、继承、创新的关系。
《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裛(yì义):通“浥”,沾湿。损:减损,破坏。红绡(xiāo肖):红纱。这两句大意是:山石榴带着雨露绽裂开来,好像泪痕沾湿并洗掉了女子脸上的胭脂,又如剪刀裁破了红色的纱巾。突出山榴鲜红的颜色,比喻很巧,形象逼真,且富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山榴在雨露中绽开的样子。
《山石榴寄元九》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杜鹃花的别名。九江:地名,即今江西省九江市。杜鹃:候鸟名。这两句大意是:九江的阳春三月,有杜鹃鸟飞来,一声声啼鸣催开一枝枝山石榴花(杜鹃花)。阳春三月,杜鹃来,山榴开,此为同时;杜鹃啼血,山榴鲜红,此为同色。作者根据杜鹃啼血染红杜鹃花的古老传说,验证眼前看到的实景,于是说杜鹃鸟一声啼叫“催得”山榴一枝枝开放,艳红如血。白居易此名句和李白的名诗:“蜀国曾闻子规鸟,宜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都是把鹃鸟之鸣和鹃花之开联系起来构思创作的,但却各异其趣。
《山石榴寄元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