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南宋名言警句 历史

宋朝·南宋历史:(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高宗赵构在北宋陪都南京(今河南商丘)仓促登基,后南迁绍兴率百官遥拜二帝,以绍兴为行都,以临安为行在,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1.语贵含蓄。 宋朝·南宋名言南宋文学家 姜夔
2.礼即理也。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3.贵贱无常。南宋文人 王懋
4.人定兮胜天。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宋·刘过《襄阳歌》。本句大意是:人要与自然作斗争,而且一定可以征服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思孟学派的“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观点与荀况的“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之争。荀子反对“天命”说,并且提出了“戡天”即征服自然的光辉思想。他说:与其尊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不如把天作为物质看待来制服它。刘过说的~即荀子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定胜天”的思想已成为人类与自然作斗争,勇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造福的强大的精抻武器。

南宋文学家 刘过 《襄阳歌》
5.草嫩鹿添茸。

宋·赵师秀《翠岩寺》。茸(róng荣):鹿茸,带细毛的初生的鹿角。本句大意是:小鹿吃着鲜嫩的青草,长出了带茸毛的嫩角。食嫩草,添鹿茸,表现了小鹿的生长规律,透出一股清新之气,有很强的感染力。

南宋诗人 赵师秀 《翠岩寺》
6.心安病自除。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7.志者诗之本也。 宋朝·南宋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8.知己肝胆相照。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9.学能变化气质。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10.百学须先立志。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11.三分诗,七分读。

宋·周密《齐东野语》。这句话所在的原文大意是:有一个人仰慕苏东坡的大名,拿了自己的诗朗读给苏东坡听。读完之后问苏东坡他的诗能得几分,苏东坡说可得十分,这个人非常高兴。接着苏东坡幽默含蓄地说:“~”,意谓诗作本身并不佳,只能得三分,而朗读得很精彩,可得七分.揭了那个人的底。后世引用这句话时,大多抛开它的原意,而用来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因为在诗歌欣赏的整个审美过程中,朗诵是很关键的一环。朗诵得体,可以使本来很平常的诗增色不少。还可供引用说明要想真正领略一首诗的内容和艺术价值,必须反复朗读,用心体味。

南宋词人 周密 《齐东野语》
12.诗家气象贵雄浑。

宋·戴复古《论诗十绝》其三。诗家:指诗人的作品。气象:景象。雄浑:雄健浑厚。本句大意是:诗歌中的景象以雄浑为贵(不可过于雕琢或朴拙)。戴复古的这首诗全文是:“曾向吟边问古人,~。雕锼太过伤于巧,朴拙惟宜怕近村”。作者认为,诗歌的语言如果过于雕琢就伤于虚浮,如果过于质朴就近于村俗,而雄健浑厚则是最好的境界.这是作者对诗歌辞采的要求,这种文学主张可以借鉴。

南宋诗人 戴复古 《论诗十绝》
13.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朝·南宋名言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本句大意是:语言完了而意味却无穷无尽。作者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含蓄的诗境,言虽尽而寓意无穷,耐人思索,耐人寻味。刘勰《文心雕龙》所谓“情在词外”,所谓“物色(风物景色)尽而情有余”,“辞已尽而势有余”,指的就是这种含蓄的美。无论写诗作文,都应追求一种深度和厚度,避免因过于直露而流于浅薄。

南宋诗论家、诗人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
14.蹉跎莫谴韶光老。

宋·朱熹《四时读书乐》。蹉黠:虚度光阴。韶光:指人的青春。本句大意是:切不可虚度光阴,让美好的青春白白地老去。~言简意赅,蕴吉丰富,一句话写出了对时间的急迫感,对青春虚度的痛惜情,有感叹,有告诫,也有警示,可以视为劝学惜时的格言。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四时读书乐》
15.位卑未敢忘忧国。

宋·陆游《病起抒怀》。位卑:指职位低下。本句大意是:地位低下仍不肯忘记忧心国事。这是陆游五十二岁时写的诗句。当时作者在范成大幕府当参议官,是个地位不高的闲职所以自称“位卑”。这首诗写他久病初愈,“病骨支离”,刚能起床就忧念国事,深更半夜还在挑灯细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其忧念国事之心,由此可见。~确是老诗人心灵的写照,今天抒写忧国情怀仍可沿用。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病起抒怀》
16.万点飞花愁似雨。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宋·杨炎正《蝶恋花》[万点飞花]。本句大意是:千万点落花飞舞,愁绪像绵绵细雨。这是这首词的起句,上阙是:“~。峭杀轻寒,不会留春住。满地乱红风扫聚,只教燕子衔将去。”这几句写的是残春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惜春情绪。此时,他正“独倚阑干闲自觑”,面对“满地乱红”,为留春不住而满心惆怅。这种春愁,轻轻地,淡淡地,却又萤绕心扉,抹不去,驱不散,就像那绵绵春雨,轻柔,迷蒙,却又洒遍人间,连绵不断。以“雨”来比喻士大夫、文人惜春伤春的闲愁,确切而形象。同是面对“万点飞花”的景象,秦观说“愁如海”,杨炎正说“愁似雨”,一字之差,愁的分量、内涵自有明显的差别。比喻贵在精当,由此可见。

南宋词人 杨炎正 《蝶恋花》
17.小鱼出水圆纹见。

宋·陆游《龟堂晚兴》。本句大意是:一尾小鱼倏然跃出水面,圆圆的水纹在水面扩散。小小的鱼儿,轻轻地跳跃;细细的波纹,圆圆地扩散。一句七字,绘出了一幅小巧清丽的景观,而诗人的闲适亦可想见。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龟堂晚兴》
18.饥鸦啄雪枝上啼。

宋·谢翱《送人归乌伤》。本句大意是饥饿的乌鸦有的正在啄食着积雪,有的正在树枝上啼叫。冬季,大地上白雪茫茫,鸟雀极难寻到食物。乌鸦不善于筑巢储食,因而冬天常常忍受饥饿之苦。饿极则只得“啄雪”,只得在枝上悲啼。“饥鸦”的形象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真切可见。可用来描写饥饿的乌鸦。

南宋爱国诗人 谢翱 《送人归乌伤》
19.乍飞乳燕低无力。 宋朝·南宋名言

宋·陆游《小轩》。乍:初,始。乳燕:雏燕。本句大意是:雏燕刚刚学飞,双翅无力,飞得很低。雏燕试飞,由于毛羽尚未丰满,当然不可能飞得很高,很轻捷娇健。但正是这种稚拙的低飞动作,有如小儿学步时的蹒跚踉跄,稚态可掬,才越发使人怜爱。可用于描写乳燕。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小轩》
20.五更橱叶最佳音。

宋·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已苏喜而有作》。本句大意是:五更里的梧恫叶风摇雨打,发出的声响最为动听。梧桐叶大,遇风遇雨时,响声便显得分外清晰,具有不同心境的人听到它的声音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梧桐夜雨成为古典文学中经常吟咏的题材。诗人此时心情高兴,故夜里听到雨落桐叶的响声也仿佛听到了“最佳音”,和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大相异趣。可用来描写桐叶,抒发高兴的心情。

南宋诗人 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雨有作》
21.榴花满山红似火。

宋·范成大《竹枝歌》。榴花:石榴花。石榴品种很多,大致可分果石榴、花石榴两大类。花石榴是供观赏用的,品种众多,一般开红花,千姿百态,十分耀眼。本句大意是:满山的石榴花像一片红色火焰。石榴花颜色红艳,所以咏石榴多用“火”“红”来形容。如白居易《石榴树》:“春芽细炷千灯焰”,用“千灯焰”比喻花色的红艳鲜丽;张新《榴花》:“日向午临疑喷火”,说石榴花在中午烈日照耀下像要喷火一样……。范成大的《竹枝歌》写的是满山的石榴花,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而是望之如火满山红,境界宏大,景象十分壮观,故常为人所称引。

南宋诗人 范成大 《竹枝歌》
22.满架冰肌含碧云。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宋·周必大《闻西省赏酴醾芍药……》。冰肌:像冰雪一样晶莹洁白的肌肤,比喻酴醾花。碧云:绿色的云,喻酴醾的翠叶。本句大意是:满架雪白的酴醾像凌霄碧云里一群肌肤洁润的仙子。酴醾花攀缘在高架上开放,叶翠花娇,引起诗人奇妙的联想,把它比作高空碧云里一群冰肌玉骨风姿绰约的仙子。比喻贴切,意境优美,由花及人,由人及仙,可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扩大了诗的审美容量。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 《闻西省赏酴醾芍药……》
23.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本句大意是:春天降临人间,草木首先感知。春到人间.大地回暖.草木开始发芽、生长,所以说草木最早感到春的气息。此句与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春江水暖鸭先知”含意相近,常以此说明春天与草木的依存关系。

南宋理学家、教育家 张栻 《立春偶成》
24.愿坚晚节于岁寒。南宋诗人 杨万里
25.英雄儿女各千秋。 宋朝·南宋名言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26.倚天万里须长剑。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27.一寸丹心惟报国。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28.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守:操守。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宋名臣言行录》
29.人是一粟太仓中。

宋·辛弃疾太仓:古时京师储谷的大仓;粟:小米。大仓里的一粒小米。比喻非常渺小。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30.人情冷暖古今同。南宋词人 周密
31.朋友,以义合者。 宋朝·南宋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32.男儿到死心如铁。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33.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34.节饮食,慎言语。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宋末元初隐士 蒋捷
35.寂寞西楼待雁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 林景熙
36.一丘一壑也风流。

见宋·辛弃疾《鹧鸪天》[枕簟溪堂]。丘壑:指山水幽深的处所。本句大意是:这里的每一座山丘、每一道沟壑,都有着无限的韵味。辛弃疾遭到投降派排挤,离开官场闲居江西上饶农村,对那里的自然风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句以大笔总写山林风光,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鹧鸪天》
37.东风吹雨细于尘。 宋朝·南宋名言

见宋·辛弃疾《浣溪沙》[花向今朝]。本句大意是:东风吹落的细雨比灰尘还要轻,还这句词抓住了春雨“润物细无声”(见杜甫《春夜喜雨》)的特点,写出了春天和风轻柔、细雨迷蒙的景色。精细的观察是作者写景的基础,以灰尘的轻细来喻雨,也颇精当。

南宋爱国词人 辛弃疾 《浣溪沙》
38.动则生,静则乐。南宋诗人 杨万里
39.善学者通一经而足。

宋·陆游《万卷楼记》。经:指懦家经典。本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当以一种经书为中心,把一种经书真正读通,就一通百通了。这是陆游著名的治学主张,谈的是读书精与博的辩证关系。读书宜精不宜滥,为了使“一经”达到“精通”的程度,又必须博览,这个“博”并非泛滥无归,而是以约御博,博中有精,紧紧围绕要“通”的“一经”去博览。如要读通《诗经》,就必须训诂名物,通古今异音,不能不读《尔雅》;必须明了礼制服饰,不能不读《礼记》;必须清楚《诗经》中引用的历史典故,不能不读《春秋》。如此等等,旁征博学,目的是为了读通《诗经》。这样把《诗经》读熟了,精通了,你也获得了丰富而广博的学问。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很值得学习。

南宋爱国诗人 陆游 《万卷楼记》
40.学而不化,非学也。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

宋·杨万里《庸言》。化:融会贯通。非学,指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本句大意是:学习却不能融会贯通,便不是卓有成效的学习。此条强调学习必须融会贯通,倡导扎扎实实的学风,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融会贯通是一条根重要的教育原则,故而杨万里把它提高到区分“学”与“非学”的衡量标准来认识,确实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此句短小质朴,而说理精到,本身即是谨严学风的最好说明。

南宋诗人 杨万里 《庸言》
41.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2.不可自暴自弃自屈。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43.闻善而慕,知过而惧。 宋朝·南宋名言

宋·陆九渊《陆象山集·语录》。慕:仰慕.敬仰思幕。这两句大意是:听到别人有美德,就对他仰幕;知道自己有过错,就感到害怕。仰慕别人的美德,就会向他学习;害怕自己有过错,就会惊惧面悔改。这两句是化用了《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句意。可引用以自勉或赞扬那些从善如流,知过而改的人。

南宋哲学家 陆九渊 《陆象山集·语录》
44.濯去旧见,以来新意。

宋·朱熹《学规类编》。濯(zhuó茁):洗,此为涤除。这两句大意是:涤除陈旧过时的见解,从而得来新的意义。此条阐明学习应该坚持除旧布新的道理,以之作为学者治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范。这在讲求师承,讲求“疏不破注’的传统十分盛行的时代具有破旧立新的积极意义。此名句短小警约,讲求对偶,既新且雅,带有明显的典籍文化的特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学规类编》
45.痛定思痛,痛何扣哉。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这两句大意是:在巨大的悲痛平静以后再来回顾当时的悲惨遭遇,心情是多么沉痛啊!这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回忆自己出使金国被拘禁及逃亡途中九死一生的遭遇时发出的感叹。当时,文天祥经历了种种险恶境遇,“及于死者不知其几”,“非人世所堪”。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历尽艰险,终于返回故国。在回顾这一段经历时,文天祥心情十分沉重,发出了~的呼喊。这一声呼喊出自肺腑,八十字内竟用了三个“痛”字,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强;“痛定思痛”也成为流传千古的成语,抒写一种剧烈的、持久的、令人后怕的悲痛,至今仍常引用。

南宋民族英雄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
46.志大量小无勋业可为。 宋朝·南宋名人名言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47.知贤非难,用贤为难。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蘧伯玉》知道有才德的人并不难,难的是能任用有才德的人。

南宋学者 罗大经 《鹤林玉露·蘧伯玉》
48.疑人莫用,用人莫疑。南宋史学家 袁枢
49.惟变所出,万变不从。 宋朝·南宋名言

宋·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序》唯有千变万化而不盲目苟同,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创新而不随从。

南宋诗人,词人,道学家 吕本中 《〈江西诗社宗派图〉序》
50.为学乃能变化气质耳。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