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之所生,必由积怨;过之所始,多因忽小。

—— 北齐文学家 刘昼 《刘子·慎隙》

名言解释:

北朝·齐·刘昼《刘子·慎隙》。

由:因为。忽:忽视。这几句大意是:灾祸的发生,必然是由于积怨太多;过错的开始,多因为忽视细小的苗头。

就人与人的关系来说,积怨太多,必遭报复,给自己带来灾祸;就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人们的过错,大多是由于忽视了坏事的苗头而酿成。所以人要善于与他人和睦相处,广结善缘,以免祸患;要注重问题的苗头,防微杜渐,以免铸成大错。

更多 刘昼经典语句

1.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戮。

北朝·齐·刘昼《刘子·荐贤》。上赏:上等奖赏。蔽贤:埋投贤才。显戥:当众处决。这两句大意是:荐进贤才的人应受到上等奖赏,埋没贤才的人要受当众处决的惩罚。这种严格的奖惩措施,为的是鼓励荐举贤能之士,堵塞蔽贤之路。今世实行的种种“伯乐奖”相对打击压制人才者的举报制度,正是这一古风在新社会条件下新的表现形式。

《刘子·荐贤》
2.蝎盛则木断,欲炽则身亡。
3.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4.塞先于未形,禁欲于危微。

语出自(北齐)刘昼《新论·防欲》。其名言的意思是:事情未暴露之前就加以制止,欲念尚轻微的时候就实行禁绝,就是防微杜渐的意思。(塞:就是堵塞。形:就是暴露。危微:就是轻微的意思。)刘昼,著有《刘子新论》又名《刘子》,学术体系属于杂家。《刘子》一书,针对当时社会时弊,提出了自己治国安民的政治主张 。

《新论·防欲》
5.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刘子新论·慎独》

更多 关于防微杜渐的经典语句

1.微邪,大邪之所生也。

春秋·管仲《管子·权修》。微:小。邪:邪恶,坏事。这两句大意是:小的坏事,是大坏事产生的根源。量的渐变必然导致质的突变。小事不注意,必铸成大错。可用于对谋事及修身的劝说。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管子·权修》
2.福生有基,祸生有胎。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基、胎:均指事物的开始。这两句大意是:幸福与灾祸的发生都有个开始。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不是突发的,都有一个由萌生到形成的过程,幸福也好,灾祸也好,都是如此。所以,对于祸害的苗头,一开始就要引起注意,及早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其发生发展。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对于灾祸应注意防微杜渐,幸福的争取也应从细小处着手。

东汉历史学家 班固 《汉书·枚乘传》
3.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兴:起。毫端:原指野兽毛的尖端,比喻极细微的开头。这两句大意是:差之千里的大错,起于细微的开端。正由于人们往往忽视挺细小的失误,才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大错。量虽是一种不引人注意的形态,其变化又具有渐变的特性,但其达到一定限度就会带来质的突变。因此,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一定要注意防微杜渐,免致大错。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
4.杜渐防萌,慎之在始。

《晋书·王敦传》从一开始就小心慎重,谓不良倾向在刚露苗头时,就要及时防止。

唐朝开国宰相 房玄龄 《晋书·王敦传》
5.恶不可积,过不可长。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裴橙松之注引《江表传》。长(zhǎng掌):滋长。这两句大意是:坏事不可积累,过错不可滋长。事物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干一两件坏事或有微小的过失看来算不得大问题,因为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是,如果不引以为戒,不防微杜渐。而任其发展,就会积小恶为大罪,积小过为大错,最后不可收拾,引起了质变。因此,~和《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一样,都有劝诫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