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公冶长》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
闻:听到。本句大意是:真正会学习的人,应该是听到一就知道十。
这是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段对话的内容。孔子向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学得更好?”于贡回答说:“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到一就可以知道十,而我听到一仅仅知道二而已。”这段话的目的在于强调学习中应贯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灵活的原则,反对死记硬背,机械照搬。这种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以增强教育效果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正确原则。
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论语·几佾》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论语·雍也》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论语·先进》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论语·公冶长》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论语·八佾》更多 关于举一反三的经典语句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隅(yu愚):角落。这两句大意是: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这是孔子自述其教学方法的名言。孔子主张启发式教育,认为受教育者先有求知的动机,然后去启发他,教育效果会好得多。他以举隅为例阐述这一教育原则: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说明启发式教育方法还没有奏效,学生对所学的东西还没有真正理解,因此便不能急于进行新知识的传授。孔子所阐述的原则是极为深刻的,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此句所作的比喻,被人改造成为“举一反三”的成语,应用在我们日常的口语中。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述而》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荀子·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