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孙武,春秋时期军事家 孙子 《孙子兵法·计篇》
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计篇》。
兵:用兵,战争。察:慎重考虑。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关系到多少人生死和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不能不慎重对待。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所著兵法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这几句概述了孙子对战争的态度。《左传》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成公十三年),孙子不仅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而且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多少人的生死的大问题,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因而必须慎重对待,不可轻易发动战争,也不可对战争掉以轻心。可以此二句对战争的态度。
更多 孙子经典语句
唐·李筌《孙子》注。厌:厌弃。本句大意是:用兵打仗不排斥尽可能多地采用欺骗和迷惑敌人的方法。战争离不开欺骗和假象,所以古来兵家多把战争称为“诡诈之道”、“诡伪之道”。唐人李筌为《孙子·计篇》:“兵者,诡道也”一段文字作注时说“~’,对战争中不厌其多地运用欺骗、迷惑敌人的方法作了高度的概括。从此,~这句话成了军事学中的警句名言,经常为人引用。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说:“采用各种欺骗敌人的方法,常能有效地陷敌于判断错误和行动错误的苦境,因而丧失其优势和主动。‘~’,就是指的这件事情。”
《孙子》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谋攻篇》。这两句大意是:懂得根据兵力多少面采取不同战法的,就能取得胜利。用兵之道,在于灵活机动。善战者必须根据手中的兵力而采取不同的战术。如可以围而歼之;可以诱敌深入,分面歼之;可以集中兵力,攻其薄弱的一翼;可以避实就虚,打了就走。总之,必须视手中有多少兵力,敌人有多少兵力,正确分析敌我力量的对比,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这样,才能获得胜利。
《孙子兵法·谋攻篇》春秋·孙子《孙子兵法·军争篇》陈嗥注。穷:陷于绝境,没有出路。噬(shi释):咬。这两句大意是:鸟逼急了就要啄人,兽逼急了就要咬人。这两句说明“困兽犹斗”的道理,以此比喻在战争中对敌人不要逼得太紧,穷追不舍,否则敌人会和你拼命,使你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对此,兵法上叫“穷寇匆追”。《荀子·哀公》有“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之句,与~同义。
《孙子兵法·军争篇》春秋·孙子《孙子兵法·行军篇》。这两句大意是:没有提出任何条件而来请求讲和的,必是计谋。此二句是说:对垒的双方正在相持之中,若是敌方无所求于我们而请求议和,必有阴谋在其中。因为交战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谁都把希望寄托在再坚持一下之中。而在这时敌方突然求和,且无所求于我们,这定是敌人力量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粮草接济不上,或者是军心不稳,或者是后方发生骚乱,或者是援兵将至,而故施疑兵之计。总之,发生对方“无约而请和”的情况,必加小心,以防中计。此名句说明分析敌情的重要,也说明竞争中对方突然放弃竞争,必有缘故。
《孙子兵法·行军篇》更多 关于道的经典语句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春秋·孔子《论语·里仁》。朝(zhāo招):早晨。闻:听说.这里是学到、懂得的意思。道:泛指真理、知识、学同等。这两句大意是:只要在早晨学到一些真知灼见,晚上就死去都可以。这两句主要强调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永远不断地追求真理,充实自己。如果真正能学到一些东西,那么即使朝闻夕死,也心安理得.并不感到遗憾。本名句已概括为“朝闻夕死”的成语.用以论述人应当终生坚持不懈地学习,或用于反映自我修养的迫切心情。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里仁》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这两句大意是:对于主张不同的人,不必和他互相商议。现在常用这句话表示思想观点、政治主张不同的人,不宜交朋友,也不便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者表示不愿跟思想观点不一致的人一道共事。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