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孟郊 《登科后》
唐·孟郊《登科后》。
这两句大意是:春风得意马蹄也显得格外轻快,一日之间看尽了长安城的春花。
穷书生孟郊两次京试落第,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金榜题名,诗人喜不自禁,仿佛从苦海中一下子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峰顶。他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随,把自已心花怒放难以按奈的欣喜之情,和神采飞扬策马奔驰于春花灿漫的长安道上的神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两句轻快畅达,艺术容量很大,成为千古称颂的名句。“春风得意”,“走马看花”也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了,
更多 孟郊经典语句
唐·孟郊《劝友》。涅(niè聂):一种可做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用作动词,染黑的意思。缁(Zī滋):黑色。《论语·阳货》有“不日白乎,涅而不缁”的话,意思是:最白的东西.是染也染不黑的。淡:清淡。《庄子·山木》有“君子之交淡若水”的话。这两句大意是:像是白的东西染不黑一样,交情探厚的挚友看似清淡,却彼此信任不疑。表示友谊深厚,坚贞不渝,不怕别人挑拨离间。可引用此句。
《劝友》唐·孟郊《游子吟》。寸草:小草。心:草的嫩芽,喻儿子之心。三春:春季。晖:阳光。这里的春晖,喻指母爱。这两句大意是:谁说小小草心吐露的绿意,能够报答得丁三春阳光的温煦呢?孟郊著名的《游子吟》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最后两句用比兴双关的手法,表现游子对母亲的心意无论怎样炽烈、诚挚,都不能报答母亲对子女的厚爱于万一,语出肺腑,真挚感人。这两句常被引用来说明儿女、学子的区区心意难以报答父母、师长宽博深厚的恩泽。
《游子吟》唐·孟郊《劝学》。这两句大意是:应该珍惜自己的青春,及早奋发有为,人怎能够长生不老永远年少呢?青春不会永驻,逝去的时光不能再来,正如清人施闰章《古意》诗所言:“丝染无复白,鬓白无重黑;努力爱青春,一失不再得。”况且青年时期精力旺盛,朝气蓬勃,正可大有作为,所以歌德曾说:“呃,好朋友,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趁青年时代”(《歌德谈话录》)。人们应该牢记孟郊~的话,青年人尤应把它书之座右。
《劝学》更多 关于马的经典语句
见《左传·僖公四年》。风:指牲畜发情时雌雄追逐相诱。本句大意是:马与牛不同类,即使它们发情时也不会引诱追逐,碰在一起。据《左传》记载:齐桓公带领诸侯之兵攻打楚国,楚国派外交使节见齐桓公说:你们齐国在北方,我们楚国在南方,两地相距很远,~,没想到你们竞入侵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什么呢?楚国使者以~为喻,说明齐、楚两国了无瓜葛,毫不相干,何以兵戎相见,发动侵略?这句话现在已成日常成语,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没有任何共同点和相联系之处。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僖公四年》春秋·孔子《论语·雍也》。衣(yì邑):动词,穿。轻裘:轻暖的皮衣。这两句大意是: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子。这两句话是孔子形容他的弟子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出使齐国时坐的车辆和身上的穿戴。在孔子时代,人们穿着大袖子、直腰身的衣裳,不便于骑马,故经书中找不到骑马的文字,“乘肥马”也不能作“骑肥马”讲。到后世,骑肥马、衣轻裘已成为达官贵人优裕生活和华丽服饰的两种重要标志,如白居易就把轻裘肥马加以省略,以“轻肥”一词作为篇名,描写中唐十七宦官们的骄奢生活。“肥马轻裘”一词,现在仍活在人们的口头。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雍也》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本句大意是:马蹄踏过暮春的泥地,泥中倒有一半是落花。这句不说满地落花,而说马在路上所践踏的春泥里有一半是落花,从而将静景写成了动景,并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残春将尽的惋惜之情,十分美妙。我们应当注意学习这种委婉含蓄、曲尽人意的表现手法。可引用描写暮春之景或表达惜春之情。
唐代诗人 窦巩 《襄阳寒食寄宇文籍》春秋·孔子《论语·颜渊》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颜渊》春秋·左丘明《左传·宜公十五年》。这两句大意是:虽然鞭子很长,但不应该用来抽打马的肚子(意谓力量用得不是地方)。楚国围攻宋国,宋向晋国求救,景公就发兵相助。伯宗劝阻景公,认为上天庇佑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但不能违背天意去攻打楚国,犹如~一样。“鞭长莫及”的成语即从此化来,但用法已与原意不同,意思变为:马鞭子虽然很长,但够不着马腹,因此用鞭抽打总打不到马肚子上。借以比喻条件不足,力所不及。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宜公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