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唐代诗人 王昌龄 《出塞》

名言解释:

唐·王昌龄《出塞》其一。

但使:只要。龙城:指卢龙城,汉时是右北平郡的郡所.飞将:指汉武帝时名将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抗击匈奴,屡建战功,被匈奴称为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塞。胡马:西北少数民族的马群,此指入塞侵略的匈奴兵马。明山:指今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北连接内兴安岭的阴山山脉,汉代常凭借这道天然屏障抵御匈奴的侵略。这两句大意是: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镇守边境,敌人的马队就不敢度过阴山南侵。

这两句虽然是赞颂民族英雄李广的,但句中用了“但使”、“不教”等假设之辞,实际上也是讽刺当时边将无能的,言外之意是说他们不能像李厂那样威震敌胆,有效地遏制敌军南侵。现在可反其义而用之,以“龙城飞将”比喻边防将士,歌颂他们保卫祖国边疆的壮志豪情。

更多 王昌龄经典语句

1.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形容心地光明磊落,如冰一样澄清透明。玉壶:玉制的壶,比喻高尚纯洁的胸怀。这两句大意是:胸中有一颗纯洁的心,犹如一块透明的冰放在一只玉壶之中。这个比喻新奇而贴切,可用来表示自己襟怀磊落,心地纯沽;也可用来赞美心地纯正的人。

《芙蓉楼送辛渐》
2.青山明月梦中看。
3.所见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唐·王昌龄《长歌行》。同袍:指交情极深的朋友。这两句大意是:所见到的老朋友,都己是老人了。此二句写得很消沉,诗人看到曾几何时,自己那些老朋友一个个都巳双鬓如染,不由得感叹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可以此二句抒发光阴易逝的感慨。

《长歌行》
4.功多翻下狱,士卒但心伤。

唐·王昌龄《塞上曲》。翻:反而。这两旬大意是:功勋卓著,反而被斥而下狱,战斗在边疆上的士卒唯有暗暗心伤。唐代,中原汉族屡屡与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发生军事摩擦.戍边将士们为了朝廷的安全,不辞辛苦,不怕流血牺牲,战斗在环境艰苦的边塞之上。但往往因为劳苦功高,反而引起别人的忌妒而遭陷害,或引起当权者的猜疑而遭罢黜。这种现象不得不使战士黯然神伤。诗句揭示了封建社会好人受屈,功臣遭黜的黑暗现实,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在造句上,首句以“功多”与“翻下狱”相连接,形成情理上的乖背,突出了社会的不平。次句中的一个“但”字,表明“士卒”除“伤心”之外别无其它感情,更突出了内心的抑郁。这种造句法可以借鉴,也可用“功多翻下狱”表现功臣遭刑狱的黑暗政治。

《塞上曲》
5.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唐·王昌龄《寄欢州》我与你心意相通,就不会觉得距离遥远,也不觉得山水阻隔。

《寄欢州》

更多 关于山的经典语句

1.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里的一篇文章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战国思想家 列子 《列子·汤问》
2.有眼不识泰山。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泰山:山名。古时候的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常用来比喻受敬仰的人或重大的,有价值的事物。本句大意是长着眼睛竟然不认识泰山。此句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多用来说自己眼力差,也用来说别人没有眼力,认不出有名望的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施耐庵 《水浒传》
3.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本句大意是:登上了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小了。孟子的原话是:“孔子登东山(指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县南)而小鲁,~,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现在常用这句话比喻站得高就能看得远;或说明见识多、阅历广的人眼界就高,对一般事物看不上眼。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上》
4.文似看山不喜平。

清·袁枚《李觉出身传评语》写出来的文章要象山一样起起伏伏,不要平淡无味,要写出点波澜,写出点曲折,那才吸引人

清代诗人 袁枚 《李觉出身传评语》
5.人心齐,泰山移。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