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李白 《秋浦歌》
唐·李白《秋浦歌》其十五。
秋浦:唐县名,在今安徽省贵池县。缘:因为。个:这样。这两句大意是:头上白发三千丈,这是因愁而长得这样长。
愁生白发,人所共知,但白发长到三千丈,却是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有的事。只因李白素有匡时济世之志,却不能一伸其能,愁怨激愤郁结胸中,无处宣泄,于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夸张的比喻把深长的愁思表达出来,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白发三千丈”看似无理,却入于人心,由于它表现的感情是真实的,因而受到人们激赏,不仅是千古喻愁名句,而且也是引用率很高的夸张手法的绝好例句。
更多 李白经典语句
唐·李白《赠汉阳》。本句天意是:时光急逝,像流光闪电一样迅速。此名句以一个浓缩句表现作者对时光的感叹,反映诗人的惜时之情。在现实生话中,时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无时不在的无形无象的东西。它主宰着万物成长的命运,与人生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它成为从生活到文学创作中人们最关心的对象之一,对于这一抽象的东西,人们习惯以具体的形象加以表现,这样可以增强直观性与诗文的形象性,更便于说理,更易于抒情,更容易为人接受。~即采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人们对闪电稍纵即逝的具体体验来感受时光的瞬间即逝,不失为一个巧妙的比喻。另外,此句句式新颖,使诗句不但蕴涵增大,而且富有新意,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
《赠汉阳》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二。本句大意是:梨花像雪一样洁白,散发出扑鼻的清香。“白雪香”三字,有色有香,并以雪为喻,写出了梨花的神韵,可谓言简意赅。
《宫中行乐词八首》唐·李白《襄阳歌》。玉山:形容仪容美好,晋时嵇康风度很好,人们说他平时如孤松独立,醉后如玉山将倒。本句大意是:玉山是自己倒下,并非别人推倒。这句诗形容诗人因酒醉倒的样子,后世因此常以“玉山倒”形容人的醉态。
《襄阳歌》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本句大意是:从天空中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洁白晶莹,仿佛是从秋月中滴出的珍珠。这是李白月夜登上金陵城西楼所看到的景色。一个“白”字,渲染出月光之皎洁,露珠之晶莹。月本不能滴露,但诗人凝望长空一碧,秋月如洗,产生了露珠是从月亮上滴落的遐想,充分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奇特想象力。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长相思》。这一句的大意是:太阳已经隐去了灿烂的光辉,鲜花笼罩于一片晚烟之中。诗句以“花含烟”描绘烟雾朦胧的傍晚景象,“含”字用得很传神。可化用来描写暮色。
《长相思》更多 关于发愁的经典语句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回头看。妻子:妻子儿女。浸卷:胡乱卷起。这两句大意是:回头看看妻子儿女,他们脸上的愁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散得无影无踪;自己哪还有心伏案读书?胡乱地收抬起书本,筒直欣喜欲狂。原诗中,这两句紧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表现了诗人在“初闻”喜讯、悲喜交加之后又转为狂喜的情态。不仅诗人自己欣喜若狂,而且跟随他飘泊千里,备尝艰苦的妻子儿女也一个个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悦又反过来感染了诗人,使他喜不自胜,以至于要急切地收拾行装,返回家乡。这两句可用于表现人们在艰难的处境中忽然听到好消息时按撩不住的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唐代诗人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宋·朱敦儒《一落索》[惯被好花留住]。这几句大意是:不要把愁绪和飞花来比,飞花毕竟有数,愁绪却没有数。这首词写惜春伤时之情。下阙是:“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暮春时节,飞花万点,愁绪万端,词人常以飞花之多喻春愁之深,如贺铸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便是。作者在这里却从反意入笔,以“莫比”作比,意谓飞花再多,总能细教,而无边无际的愁绪却看不见,摸不着,实在无法计数,无法理清,岂是万点飞花能比!这种笔法,将愁苦之深重表现得更加突出。
宋代词人 朱敦儒 《一落索》宋·杨万里《蛩声》。蛩(qióng穷):即蟋蟀。元:同“原”,本来。这两句大意是:仔细听来,蟋蟀的鸣声原来是快乐的;本来是人自己发愁,却埋怨是蟋蟀的叫声充满哀愁。就是这位作者,在一首名为《促织》的诗里,埋怨蟋蟀“一声能遣一人愁,终夕声声晓未休”,现在他终于发现蟋蟀的鸣声并不悲愁,而是人的主观感情影响了听觉。文学上常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就是把人的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物,从而在景物的烘托下,使人的感情显得更为强烈。这里作者反其道而行之,使愁绪与蛩声分离,其目的仍是为了强调“人愁”。两种写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
南宋诗人 杨万里 《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