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北宋词人 晏殊 《蝶恋花》

名言解释: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

这几句大意是:昨天夜里,西风吹尽了树上的绿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通向天边的道路。

这首词写思妇的离愁。抒情主人公通宵未眠,在凄冷的秋夜,她目睹月光“穿朱户”,耳听“西风凋碧树”,离愁别恨整整折磨了她一夜。天明以后,她“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自然还是看不到她所牵挂的人的踪迹,心里也更加凄苦。这几句词情景交融,“西风调碧树”的秋声秋景,烘托着思妇的愁绪;也正因为绿叶尽凋,才使她登楼后能望尽天涯。望尽天涯而不见,自然更加惆怅。两句以阔大的境界包容无限的愁思,不见纤柔横靡之气,在抒写离情别绪的作品中别具一格。也正因为它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所以近代学者王国维借用其意境,来说明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种:知识要渊博,眼界要开阔。

更多 晏殊经典语句

1.一杯销尽两眉愁。
2.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宋·晏殊《采桑子》[阳和二月]。这两句大意是:嬉戏的蝴蝶,游荡的蜜蜂,深入地飞进万花丛中。词句写蝶蜂的戏游活动,极有意味。蝶蜂时而飞落在这株花蕊中,时而又飞向那株花蕊上,时落时起,时此时彼,无一专注,诗人以“戏”“游”二字状之;万花竞艳,齐吐芬芳,诗人以“千花粉艳”状之,都极为形象。可用以状写蜂蝶戏游之态,旧社会也常以“戏蝶游蜂”代指狎客。

《采桑子》
3.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宋·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胧明:微明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昨天夜里,淡月微明,西风急骤,刮得梧桐叶瑟瑟作响。夜里,淡月透过婆娑的梧桐,筛下斑驳的月影,朦胧可见;急骤的西风刮着梧桐,发出阵阵声响,清晰可闻。可用来描写月下梧桐。

《采桑子》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宋·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春杜。社,是古代祭祀土神的仪式,于春、秋二季举行,立春后举行的称春社,立秋后举行的称秋社。这两句大意是:燕子从南方归来时正值新春社日,梨花落尽之后就到了清明。这两句既是写景,又点明了节令的迅速转换,春光的迅速衰残,构思很新颖。可供引用描写清明前后燕子起舞,梨花飘飞的景色。

《破阵子》
5.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晏殊《无题》。鱼书:即书信。何由达:从何处可以到达。这两句大意是:想寄书信,寄到哪儿能够收到呢?水远山长,到处都一样没有尽头。这首小诗抒写对一段已经消失的爱情的追忆,以“油壁香车(指代坐车的女子)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开始,又以“~”结尾,通篇贯串离恨。这两句通过设问和自答,反映了一种绝望的幽怨。由于处处“水远山长”,“鱼书”也就无由到达,逝去的爱情已经不可追寻了。可见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缠绵悱恻,情长怨深。

《无题》

更多 关于风的经典语句

1.疾风知劲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疾:猛烈。本句大意是。其有经过猛烈的大风,才能知道什幺样的草是最强劲的。~原是议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的话。“光武谓霸日:‘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后世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酷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唐太奈李世民《赠萧瑀》诗云:“~,板荡识诚臣。”意谓经历动乱之世,才能分辨出谁是忠臣。

南朝宋史学家 范晔 《后汉书·王霸传》
2.轻燕受风斜。

唐·杜甫《春归》。受风:被风吹动。本句大意是:轻盈的双燕迎风斜飞。紫燕双飞,其动作本已轻盈曼妙,和风吹拂,双燕迎风斜舞,更显得绰约可爱。句中的“受”、“斜”二字用得形象贴切,紫燕娇小玲珑,随着春风倾斜着身子轻捷飞行的模样仿佛可见。~和诗人的“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兴二首》其一)都是传世名句。可用以写燕飞之状。

唐代诗人 杜甫 《春归》
3.听了风就是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本句大意是:听到某种传闻,不经核实就信以为真,甚而添油加醋,以风为雨。在现实生恬中,不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风闻一些并不确凿的信息就盲目地信从。~反映了这种现象,而且含有批评的意味。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4.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粱·沈约《宋书·宗悫传》。乘:驾。破:冲破。这是用在大海中乘风破浪来比喻施展自己的宏伟抱负,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这个比喻十分生动贴切。可用来形容怀有宏图大略的人施展抱负。

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沈约 《宋书·宗悫传》
5.满园桃李闹春风。南宋词人,书法家 张孝祥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