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经典语录

晏殊简介:北宋词人

晏殊经典语录

1.一杯销尽两眉愁。
2.戏蝶游蜂,深入千花粉艳中。

宋·晏殊《采桑子》[阳和二月]。这两句大意是:嬉戏的蝴蝶,游荡的蜜蜂,深入地飞进万花丛中。词句写蝶蜂的戏游活动,极有意味。蝶蜂时而飞落在这株花蕊中,时而又飞向那株花蕊上,时落时起,时此时彼,无一专注,诗人以“戏”“游”二字状之;万花竞艳,齐吐芬芳,诗人以“千花粉艳”状之,都极为形象。可用以状写蜂蝶戏游之态,旧社会也常以“戏蝶游蜂”代指狎客。

《采桑子》
3.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宋·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胧明:微明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昨天夜里,淡月微明,西风急骤,刮得梧桐叶瑟瑟作响。夜里,淡月透过婆娑的梧桐,筛下斑驳的月影,朦胧可见;急骤的西风刮着梧桐,发出阵阵声响,清晰可闻。可用来描写月下梧桐。

《采桑子》
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宋·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春杜。社,是古代祭祀土神的仪式,于春、秋二季举行,立春后举行的称春社,立秋后举行的称秋社。这两句大意是:燕子从南方归来时正值新春社日,梨花落尽之后就到了清明。这两句既是写景,又点明了节令的迅速转换,春光的迅速衰残,构思很新颖。可供引用描写清明前后燕子起舞,梨花飘飞的景色。

《破阵子》
5.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宋·晏殊《无题》。鱼书:即书信。何由达:从何处可以到达。这两句大意是:想寄书信,寄到哪儿能够收到呢?水远山长,到处都一样没有尽头。这首小诗抒写对一段已经消失的爱情的追忆,以“油壁香车(指代坐车的女子)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开始,又以“~”结尾,通篇贯串离恨。这两句通过设问和自答,反映了一种绝望的幽怨。由于处处“水远山长”,“鱼书”也就无由到达,逝去的爱情已经不可追寻了。可见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缠绵悱恻,情长怨深。

《无题》
6.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宋·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这两句大意是: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的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离人的愁思。这首词写闺中思妇的哀怨。女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个年少轻别离的薄情郎君,她的心底还压抑着爱情可能发生变卦的隐忧,所以词的意境显得特别悲苦。她长夜难眠,入梦不久就披五更钟惊醒;那暮春的雨丝催着花瓣纷纷下落,衰败的春景使她离愁倍增。这两句词对仗工整,既丽又悲,婉转缠绵,耐人寻味。

《玉楼春》
7.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处:这里也表示时间。这两句大意是:天涯地角有尽头,只有相思没有尽头。这两句写无穷无尽的离愁。抒情主人公所思念的,是一个轻于离别的少年,她独自承担着相思之苦,特别感到离愁的深重绵长。古人认为“天涯地角”是天地的尽头,所以说它“有穷”。在人的意念中,“天涯地角”已经是远而又远的了,作者以此和相思之情作比,认为它们还有“有穷”和“无尽”之分。天地是可见的,相思是无形的,无穷无尽本来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作者把不可见的相思与可见的天地作比,就使相思的无穷无尽也显得具体化了。

《玉楼春》
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宋·晏殊《玉楼春》[绿扬芳草]。一寸:指心。缕(lǔ吕):量词,用于细的东西。千万缕谓千丝万缕,连续不断。这两句大意是:无情自有无情的好处,不像多情那样痛苦;那多情人的一寸芳心,化成了离愁千丝万缕。这首词写思妇的心理活动,宣泄了难以言表的相思之苦。女主人公的年轻恋人,轻易地抛下她远去了;她对他却思念不已。~两句以无情反衬多情,更显出了多情人的痛苦。人们的普遍心理,都是喜爱多情,憎恶无情。这里却出以反语,赞美无情“不似多情苦”;接着又以“一寸”之小与“千万缕”之多作对比,运用夸张笔法,形象地描述了多情人愁苦之深。这种令人心碎的相思之苦折磨着多情的女主人公,使她发出了不如无情的慨叹,深沉的闺怨倾泻而出。

《玉楼春》
9.垂柳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宋·晏殊《踏莎行》[细草愁烟]。垂杨:即垂柳。这两句大意是:低垂的柳丝只知道牵惹春风,何曾系住过行人的脚步!这是一首怀人之词。主人公凭栏遥望,面对双飞的海燕,面对依依的垂柳,更增添了心中的离愁。尽管“柳”、“留”同音,古往今来无数离人希望它能把行人留住,可是它只会以婀娜的身姿招惹春风,何能留住行人的脚步!作者在这里写的是物性,寄托的是人情;埋怨的是垂杨,表达的是离恨。这种托物寄意的写法深婉细腻,可作借鉴。

《踏莎行》
10.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宋·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杨花:指柳絮。这两句大意是:春风不懂得应该约束到处飞舞的柳絮,使它乱纷纷地向行人脸上扑来。柳絮飞舞,暗示已至暮春时节。词人以拟人手法,抱怨春风不能管束柳絮乱扑行人面,实际是以委婉的方式抒写自己撩乱的伤春意绪。“蒙蒙”而又“乱扑”,便使作者笔下的杨花富有动态感。可用来描写暮春景色。

《踏莎行》
11.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宋·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这两句大意是:满目河山辽阔苍茫,徒然引起人们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风吹雨打落英缤纷,更使人们增加对春归的感伤。这两句以情景交融之笔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流露出深沉的忧伤。前一句写远景,境界开阔,情调悲凉。那苍苍茫茫的河山吸引着离人的视线,使他情不自禁地忆念远方的亲友,但是山远水长,相见无期,忆念也是徒然。一个“空”字,在转折中表现了离人的无限惆怅。后一句写近景,境界凄迷,格调缠绵。风风雨雨吹落了枝头的残花,催送着春天归去。这衰败的春景,使离人更感忧伤。这两句词以不同的境界表现相同的感情,“空”字表转折,“更”字示进层,在这一退一进之中,大大增强了词句的表现力。

《浣溪沙》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这两句大意是:春花凋落,春归匆匆,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紫燕归来,似曾相识,一年的岁月却已流逝。选两句抒写了作者对春光衰残、岁月流逝的惋惜和惆怅,对仗工巧,语言流利,抒情柔婉,景物清丽,情和景浑然一体,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至今还活在人们的语言里,并被赋予新意。“无可奈何花落去”现在常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或表现一种对颓势无法挽回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似曾相识燕归来”则往往用来表现熟悉的人去而复回,失而复得时的亲切感情,有时也单独引用为“燕归来”,并可借以表现旧地重游、旧境重现时的感受。

《浣溪沙》
13.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

宋·晏殊《浣溪沙》[青杏园林]。闲愁闲闷:指为无关紧要的事引起的愁闷,此指春愁。这两句大意是:忽而雨,忽而晴,春花自行凋落;莫名的愁思,莫名的闷气,白天的时间偏又那么长。这两句写春末夏初的景象及人们的心理感受。暮春季节,忽雨忽晴,春花纷纷飘落,人们为春归匆匆而感伤愁闷。“日长”本是春末夏初的自然气象,加了一个“偏’字,就显出了主观色彩。抒情主人公由于愁闷,很希望把日子快些打发过去,可是白昼偏偏加长了,这种无法排遣的“闲愁闲闷”也随着日长难捱而加深了。“自”“偏”二字,都有不为人们意志所左右的意思,不想花落而“花自落”,但求日短而“日偏长”。这种本无实义的虚字,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由此可见,适当地运用虚字,对增强诗文表情达意的功能很有帮助,学习写作者当仔细体味。

《浣溪沙》
1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彩笺:精美的彩色笺纸,可用来题诗或写信,这里指代题咏之作。尺素:古人书写用的尺许长的素绢,后用作书信的代称。这两句大意是:想要题一首诗、写一封信寄给你,可是山长水阔,怎么知道你的行踪在何处!~是这首词的结尾。抒情人公望尽天涯,不见所思,便想给远人寄封书信、题首小诗以表思念之情和问候之意,可是,“山长水阔”,对方的行踪都不可知,又能往哪里投寄呢?全词在抒情主人公的叹息中作结,突出了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和无从投递的可悲现实的矛盾,更增添了悲凉的意味。

《蝶恋花》
15.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谙(ān安):熟悉,了解。这两句大意是:明月不懂得离恨是多么痛苦,那斜料的月光到拂晓时分还穿过朱漆的窗户,映照着不眠之人。这两句写离人对明月的埋怨。离人一夜未眠,辗转反侧。而团圆的明月却通宵朗照,使她更为月圆人不圆而痛苦。于是她禁不住埋怨明月太不懂事了,直到破晓还斜照着被离恨折磨苦了的人。明月朗照人间,原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无涉。离人对明月的埋怨本无道理,但这种埋怨却反映了主人公对月怀人、彻夜无眠的痛苦,在抒情方更显得很自然。这种托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是很高明的。

《蝶恋花》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