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天下之不韪。

—— 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

名言解释:

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韪(wěi伟):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本句大意是:不顾广大民众的极力反对,公然去干罪恶极大的事。此句又作“冒天下之大不韪”.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君子是以知息之将亡也。……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意思是:君子所以知道息国将要灭亡……是因为它犯了五大“不韪”击攻打别国,丧失军队打败仗,不是应该的吗?

~可用于谴责严重损害民众利益的人,也可用来说明敌人犯了天大的错误。

更多 顾炎武经典语句

1.官多则乱,将多则乱。
2.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

见明·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宋世风俗》。本句大意是,天底下没有不能改变的风俗习惯。风俗是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俗的优劣,关系到社会的精神面貌,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因此,凡是有作为的执政者,都要通过教化有意识地倡导一种好的民风.当民风浅薄时,就要提倡移风易俗。~一语,说明了培养良好风俗的必要性和移风易俗的可行性。

《日知录》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明末清初·顾炎武《秋山》。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被吴王夫差打败。他为了复围雪耻,卧薪尝胆,奋发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掉了吴国。致死:效命,为国捐躯。这两句大意是:越王匈践栖居于会稽山中,卧薪尝胆,博得人民信任,越国百姓情愿敢死,为国捐躯。这两句可用来说明:在国家沦亡,国难当头的时候,只要领导人有抗敌复目的丧心,人民就会响应跟从,誓为国殇。

《秋山》
5.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明末清初·顾炎武《嵩山》。这两句大意是:苍老的柏树摇动着新长出的青枝,幽香的野花即使在晚春时节也茁壮成长。此二句写晚春景色,含意丰富。老柏已是根深枝壮,但决不摒弃新枝,因为新枝能给老柏带来新的生命力。一个“摇”字,点出老柏对新枝的欣喜爱抚之情。一个“茁”字,将晚春时节的幽花在有限的时光里拼命生长的情景渲染得淋漓尽致。诗句赋予晚春景色以蓬勃生机,启示人们应该振作奋发,珍惜人生,不要消沉,不要盲目服从命运的安排,要作生活的强者。以此二句赞美蕴含着生机的暮春景色,赞美松柏和春花,或借以赞美爱护和扶植新生力量、珍惜人生的人,均甚得当。

《嵩山》

更多 关于做坏事的经典语句

1.一为不善,众美皆亡。

陈寿《三国志》卷59,吴主五子传一旦做了一件坏事,做过的所有好事将化为乌有。

西晋史学家 陈寿 《三国志》
2.没有单独魄力的人,将依仗别人做坏事。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 福泽谕吉 《劝学》
3.好人做坏事,比坏人做坏事更令人厌恶。台湾作家,评论家 李敖
4.钱是个可恶的东西,用它可以办好事,也可以做坏事。19世纪俄国作家 冈察洛夫
5.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毛泽东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