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微子》

名言解释:

春秋·孔子《论语·微子》。

四体:四肢,指两手和两脚。五谷:黍、稷、菽、麦、稻,这里泛指各种庄稼。这两句大意是: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

原文出自一个乡下老人之口,是讽刺孔子只会讲大道理,不从事具体的生产劳动的。后世多以这两句讽刺那些养尊处优的统治阶级或那些终年足不出户的书呆子。

孔子的照片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成为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

查看详情>>

更多 孔子经典语句

1.每事问。

春秋·孔子《论语·几佾(yì议)》。本句大意是:每件事情都要请教。《论语·八佾》载:“子入太庙,~”。孔于是一个学识非常渊博的人,有弟子三千,日日向他求教。可他并不自满自足,遇见不懂的事情,还是一一向别人请教。这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千秋以下,仍可作为楷模。

《论语·几佾》
2.不贰过。

孔子《论语.雍也》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论语·雍也》
3.过犹不及。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过分,办事做过了头。犹:像,如同。不及:赶不上。本句大意是: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不做是一样,是不合适的。相对性还表现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个限度,就和达不到这个限度一样会导致失败。《荀子·王霸》“过犹不及也,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求其影之枉也”,列宁曾说:真理如果加以夸大,就会荒谬绝伦,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可用于对某些容易犯“左”倾毛病者的劝说,或用于告诫好患急性病的人。

《论语·先进》
4.不念旧恶。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本句大意是:不计较别人过去的劣迹。这句表现出孔子仁慈、宽容、大度的道德观。只有“不念旧怒”.才能抛开宿怨,一切向前看;只有“不念旧恶”,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团结起来,搞好事业。可用以形容胸怀开阔豁达,不斤斤计较。

《论语·公冶长》
5.既往不咎。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咎(jiù旧):责备。本句大意是:以往的过错,不必再追究责备了。这一句表现了为人处事的宽厚态度,今天仍常引用,但只适用于已经认识并已改正的一般错误。如果是严重错误,或本人犯了错误并未认识,并来改正,仍是应该追究的.这样才能做到“惩前毖后,治病鞭人”。

《论语·八佾》

更多 关于书呆子的经典语句

1.竖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

南朝·宋·鲍照《诗》。竖儒:对懦者的鄙称,讥其学识浅陋,犹如童仆。竖,奴仆。一经:指懦家的一种经书。行藏:行止,举动,这两句大意是:学识浅陋的儒生只知道死守一种经书,却不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处世之道。可化用以形容只读死书,不通世事的书呆子。

南朝宋文学家 鲍照 《诗》
2.能读不能行,所谓两足书橱。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书橱:书柜。这两句大意是:一个人只有读书的能力,却没有付诸实行的能力,难以立身,那就好比是个摆满了书籍的两条腿的书柜而已。此名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述“知”与“行”的关系。“知”与“行”本是两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两足书橱”是一个具体的形象,以之作比,不仅使人容易理解知与行的抽象关系,而且传神地活画出一个只能读不能行的书呆子形象,风趣幽默,使人忍俊不禁,可谓一种行之有效的说理方法。

清代教育家 申居郧 《西岩赘语》
3.整天泡在书堆里的人并不了解人生。二战英国首相,政治家,作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丘吉尔
4.一本正经地对待消遣和刻板地追求学问,结果就会成为一个学究。德国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歌德
5.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来的。一方面不要作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死书;一方面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生活应当用书籍来陶冶,使它美化并充实。读书,我们可以接近古今中外的良师益友;生活,我们才可以接受他们给予的恩惠。 李霁野 《读书与生活》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