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唐代诗人 杜牧 《清明》

名言解释:

唐·杜牧《清明》。

这两句大意是:请问附近哪儿有酒家?牧童指向远远地隐约在杏花丛中的村庄。

这是杜牧《清明》绝句的后两句。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人在清明雨中赶路,为了歇脚、避雨、驱寒、消愁,他急于寻个酒店,小酌数杯,便向路旁的牧童问路。那个身披蓑衣,横骑牛背的牧童,悠然自得地以手作答。顺着牧童手指望去,蒙蒙细雨中,依稀可见一片白色酒帘在红杏枝头飘动。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绘出了静谧中充满动意,明丽中带着朦胧的村野景色,诗情画意,余韵邈然。由于前句以问起兴,后句的诗意显得更为浓郁。这种笔法,可资借鉴。

更多 杜牧经典语句

1.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本句大意是:暮春时节,其它花均已凋零,唯有梨花带着绿叶,独自送春归去。此句颂扬了梨花不畏暮春风雨,独自送春归去的风姿。古来文人学者,多以伤春悲秋为题材吟诗作赋。在他们笔下的暮春景物,不是“风雨”,便是“落红”,往往充满凄楚伤感的情调,而此句却以积极的态度去“送春”,绐人以乐观向上的启迪。尤其一个“独’字,仿佛是力排众议,鹤立鸡群一般,更使人钦佩。可用来描绘晚春梨花,或借以颂扬特立独行的人。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2.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唐·杜牧《鹤》。吊影:即形影相吊,形容孤独的样子。吊,慰问。这两句大意是:溪水边有一只没有侣伴的孤鹤,终日形容相吊。鹤的孤傲超逸,远离尘俗的形象宛然可见。“终日”是从时间角度写,喻其长;“溪边”是从空间角度写,喻其清。可用来描写孤鹤,或寄托孤高情怀。

《鹤》
3.声断碧云外,影孤明月中。

唐·杜牧《别鹤》。声断:声音消逝。这两句大意是:一只别鹤的哀鸣声在碧云外渐渐消逝,它的身影在明亮的月光中显得孤苦伶仃。前句写其“声”,是从听觉角度落笔;后句写其“孤”,是从视觉角度着墨。声“断”而影“孤”,凄苦之情状分明可感。可用来描写孤鹤。

《别鹤》
4.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

唐·杜牧《睦州四韵》掩映:被山遮掩衬托。潺湲(chuányuán蝉原):水慢慢流动。这两句大意是:山野人家为山林草木遮掩衬托,若见若不见。人在山中,所到之处满眼缓缓流水,充耳水声潺潺,别有一番奇趣。此名句状写山行时的真实映象与感受。深山中人家为绿树掩映,给人以亲切感;那无处不在的流泉,更使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描写山中幽景,记叙游山感受时可以借用。

《睦州四韵》
5.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唐·杜牧《长安秋望》。南山:终南山。两相高:终南山与秋色两相争高。这两句大意是:终南山峥嵘巍峨,秋色高远寥廓,两者竞美争胜,山之峻拔,秋之气势,相得益彰。南山是具体的,秋色则是抽象的。秋色的高远寥廓,易于会意却难以言传。诗人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以高耸入云的南山与高远无极的秋色作比,就使人较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同时也衬托出南山的峻拔气势。这一实一虚的比试,可谓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由此可以领略诗人别出心裁的构思方法及它给人留下充分想象余地的妙处。

《长安秋望》

更多 关于酒的经典语句

1.酒乱其神也。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2.倚酒三分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倚:仗恃,凭借。本句大意是:不醉装醉,借酒使性。这句话表现某些人以酒作掩护,佯装醉意,做出在清醒时不应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多用于酒后。也可用于形容借某种因由,趁机发作。

清代满族小说家 曹雪芹 《红楼梦》
3.酒多必失言。古罗马诗人 奥维德
4.旧瓶装新酒。

【解释】:意为新原理与旧形式格格不入,应用新形式表现新原理。“五四”以来,反其意而用之。比喻用旧的形式表现新的内容。【出处】:《新约·马太福音》第九章。耶稣说:“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唯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

《新约·马太福音》 《新约·马太福音》
5.好酒无需招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老办法 Copyright (C) 2009-2012 www.laobanf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139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