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诗人 白居易 《暮江吟》
唐·白居易《暮江吟》。
可怜:可爱。真珠:珍珠。这两句大意是:九月初三的夜景真是可爱,露滴像晶莹的珍珠,新月像张开的弯弓。
诗句在赞美秋露新月的同时,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真珠”喻露滴,以弯弓喻新月,新颖巧妙,清新逼真,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对“露”、“月”视觉形象的精巧比喻,增加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更多 白居易经典语句
唐·白居易《琵琶行》。本句大意是:(琵琶声由凝重、梗塞以至于断绝,)这无声的音乐比有声的音乐更能拨动人的心弦,表现的感情更充分,更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声”在音乐上叫“歇拍”,它是乐章上的空白;选样的空白表现在戏剧上叫“静场”;表现在电影、电视屏幕上叫“空镜头”。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常能引人入静,促人思索,耐人寻味,这种“无声”往往比“有声”表现出更丰富的感情,因而更能感动人,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
《琵琶行》唐·白居易《琵琶行》。阑干:形容脸上泪痕纵横的样子。本句大意是:睡梦中啼哭起来,泪水纵横,和脸上的红色胭脂一起流淌。原诗是写琵琶女回想自己欢乐的往事,对照今天的凄凉处境,连梦中也不免要伤心地啼哭起来。可用来描写女子因伤心而梦中啼哭的样子。
《琵琶行》唐·白居易《长恨歌》。本句大意是:芙蓉花像她的脸、杨柳叶像她的眉。白居易描写唐明皇经历马嵬兵变、杨贵妃被处死以后回到长安宫中,日夜思念杨贵妃,他睹物思人,而物是人非。由于他心中总是想着杨贵妃,因而眼前也总是闪现着杨贵妃的影子。他看到太液池的芙蓉花,仿佛那是杨贵妃的笑脸;他看到未央宫的垂柳丝,仿佛那是杨贵妃的秀眉。可用来描写女人的美丽容貌或表现对她的思念之情。
《长恨歌》更多 关于月色的经典语句
唐·赵嘏《江楼感旧》。本句大意是:月光照耀,凉浩如水;江水无波,清朗如天。诗人将月色、水色、天色融为一体,整个世界连同诗人的心,好像都融化在这无边浩渺而又恬静的月色之中了。作者运用叠字回环的技巧,一笔包蕴了天地间的景物,将江边夜景写得辽阔无垠,清丽迷人。可用以描写江边月色,表现祖国山水的秀丽;也可借鉴叠字回环的句法,扩大语句的容量。
唐代文学家 赵嘏 《江楼感旧》唐·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本句大意是:从天空中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更显得洁白晶莹,仿佛是从秋月中滴出的珍珠。这是李白月夜登上金陵城西楼所看到的景色。一个“白”字,渲染出月光之皎洁,露珠之晶莹。月本不能滴露,但诗人凝望长空一碧,秋月如洗,产生了露珠是从月亮上滴落的遐想,充分显示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奇特想象力。
唐代诗人 李白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南朝·梁·庾肩吾《奉和春夜应令》。这两句大意是:初春的月夜,月光皎洁,使人感到似乎不是夜间;树叶还没有完全长出来,枝柯显得稀疏,好像秋天又到了一样。作者用自己的怀疑和错觉,准确地表达出初春月色之明朗,树叶初萌之稀疏,令人感到非常真实。可直接用来描绘初春月夜景色,其运用人的意识活动来烘托景物的方法更可借鉴。
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 庾肩吾 《奉和春夜应令》见李世民《辽城望月》。这两句大意是:月亮掩映于云层之中,光辉暂时隐匿;朵朵鲜花隔着树影,看上去好似被缀在枝头一样。天上“光暂隐”,地下“花如缀”,像轻纱笼罩一般地朦朦胧胧。可用来描写朦胧月色和月光下的鲜花。
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 《辽城望月》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溶溶:月光荡漾的样子。寂寂:寂寞冷落。这两句大意是:月光荡漾,花阴散乱,春夜啊,如此静寂,如此清出幽!这是张生至莺莺居处侧近所咏的诗句,通过对春夜月色的咏叹,表现了张生四海漂泊的寂寞和对爱情的追求,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可以学习这种蕴情于景的艺术手法,也可借用此诗句以写春夜月色。
金戏曲作家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